作者:老子友邻
播讲:姚黄魏紫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wǔ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suì,百姓皆谓我自然。
这一章老子通过讲三种人对道的态度,说明了道自然而有,不单独属于某一个人。
第一句, 太上,下知有之,太上,相当于《易经•系传》上的:“形而上”,意思是万物出现以前。但又不全一样,古人说过太上忘情,说的是天地不是忘情,而是无私,平等,不求回报。老子所说的太上就是说太多情而似忘情。下知有之,下,愚笨的人,知,知道,有,存在,之,代指道。我们认为愚笨的人,其实很有智慧,早已领悟了道,知道了它的存在,这就是大智若愚的要点,要想领悟道,有两种人,一种是看似愚笨的人,像张白纸,没有受到污染,依然纯净,一种自以为是智慧聪明绝顶的人。
第二句,其次,亲而誉之,另一种人他对道的关系是若存若无,说他不信吧,他又亲而誉之,亲,亲近,而,而且,誉,礼遇,供养,之,代指道。说他信,他又只是临时抱佛脚。
第三句,其次,畏之,这种人不信道,但他心中却形成了一种东西让他畏之,畏,敬畏,之,代指那样东西。
第四句,其次,侮wǔ之,这种人根本不尊重道,对他侮之,侮,侮辱,之,代指道。所谓,“这种人就是老子在第四十一章谈到的中士闻道,若存若亡wú。”
第五句,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信,相信,不足,不充分,焉,语气词,有,所以,不信,不相信,因为信的不充分,所以就不相信了。
第六句,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成功了,大家习惯了,就是符合自然之道的。不是任何人单独拥有的,悠,悠然自得,兮,语气词,其,人,贵言,并不单指宝贵经验,也指行动。功成事遂,成功。百姓皆谓我自然,百姓,大家,皆,都,我,这里不指我,泛指人。自然,自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