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子友邻
播讲:姚黄魏紫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ruò cún ruò wáng;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mèi;进道若退;夷道若颣lèi;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
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yú;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qiě成.
这一章和第十七章是呼应的,第十七章说的是态度,这一章说的是饯行这种态度的人.
第一句,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这一句跟第十七章“其次,亲而誉之”是呼应的。这一句的关键字是闻和勤,闻道,就是听到的道,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它就已经不是道了。勤而行之,更不符合道,道倡无为,第六章有:“用之不勤,绵绵若存。”一句,可见用的太频繁也是违反道的。上士,高高在上的人。勤,频繁。行,使用。之,语气助词。
第二句,中士闻道,若存若亡,这一句和第十七章:“其次,畏之。”是呼应的,他之所以若存若亡,是因为心存敬畏。害怕不去拜它,会给自己招灾惹祸,同时又不想靠的太近,因为那样他会感到渺小,卑微。所以他想离离不开,想近又害怕,所以一直若即若离,充满矛盾。
第三句,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这一句跟“ 太上,下知有之。”是呼应的,低下的人是很容易悟道的,庄子曰:“道在屎腻dào zài shǐ nì”来说明道本来就是弱势的,低下的。后文也有明道若昧一句来证明道不是一两句可以说明白的,所以下士闻道要大笑而走,他是笑那些伪道,那些愚人。以行动证明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行不言之教。
第四句,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mèi;进道若退;夷道若颣lèi;这一句讲的是修道的三种境界。所谓明道若昧,就是知者不滥言,不露锋芒,作到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作到不自彰,这才可以得道。进道若退,这个进是通假字,它通近,进道若退,就是你想接近道,就必须回到它的源头,才能真正了解它。夷道若颣[LEI]夷,真正的.類,线团.真正的道就像线团一样纠缠不清,毫无头绪.这就是老子讲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再次证明了道可道,非常道。故,所以。建言,有话。有,说。之,句末助词。
第五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这一句,讲的是人的胸怀,德就是胸襟的意思。上德若谷,最佳的胸怀,是虚怀若谷,包藏一切。广德若不足,就是告诉你要有广阔的胸怀,宽恕一切可以宽恕的错误。蒙古族有句谚语:“蒙古人的胸怀象草原一样广阔。”建德若偷,这个偷,不是偷窃的意思,而是微末,点滴的意思。要建立良好的胸怀,就必须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第六句,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yú。这一句以三种方式体现道,质真若渝,就是一些真的东西在假货比较多的地方,它也会认为是假货。所谓假做真时真亦假。道也是如此,当世人皆在闻道的时候,你说一句大道不言,别人就以为你在说假话,妖言惑众。大白若辱,你要获得真正的清白就要经得住考验,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大方无隅,就是大到没有边际,没有角落。第十七章有:“大曰逝。”就是说的大方无隅。
第七句,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qiě成。这一句都是很有名的成语,一些成语我就不解释了,大家都知道意思。我重点解释一下道隐无名。第三十二章有:“道常无名”一说,它的意思是道没有固定的名字。那么什么是道隐无名呢,它和道常无名意思相进,又略有不同,它是把自己隐藏起来,默默的行事,不张扬。也就是行不言之教,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夫唯道,善贷且成。贷为通假字通待,只要你善待和遵循道,你就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