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爱体操的射击冠军,不会为他的环数喜悦
如果没有发现内在的真正目标,那么你将会是一个人生的流浪汉,四下游荡,在各种错误的道路上尝试,浪费时间。
——萨娜娅?罗曼
我们每个人在儿时都想过自己这辈子会从事什么事业,会如何走完生命的历程。可是成年后的我们有几个人真正做着儿时梦想的事情呢?我们会为自己找一大堆借口:儿时太幼稚,那时的想法不成熟;形势比人强,我们不得已放弃了;兴趣转移,我们已经对之前的梦想不感兴趣了。每一个理由都有说服力,可是我们的不喜悦实实在在摆在那里。我们的兴趣与事业不在一条线上,这让我们的内心没有喜悦。
在某届奥运会上,一位美国射击选手在比赛结束前松了口气,他领先其他对手很多了,只要不脱靶金牌就到手了,没想到最后一枪他竟然脱靶了,失掉了将到手的冠军,很多人为这位选手感到惋惜。确实,这样的事情是让人惋惜的。对于外界的事情,我们总是很敏感,很快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但是对于自己的内在,我们总是糊里糊涂甚至一无所知,而我们的内心发生的事情远远比最后一枪脱靶严重得多。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最主要的动机就是获得归属感和被别人接受。人们往往无法看清事实的真相,只能感知它,而他的感知很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是有倾向性的。
在心理学对心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我们的心智为了获得归属感和肯定,常常会为自己定出能够取悦他人的一生的“目标”、“计划”、“任务”,甚至“理想”,而这些并不是真实的我们想要的。为了得到我们实际上不想要的东西,我们让自己的人生充满了痛苦、疲惫和冲突,变得毫无喜悦。我们的人生之枪举起,射在了错误的靶子上。
每条河都有自己自然流动的方向,而我们对自己的人生围追堵截,最后的结果无异于自杀。如果从小热爱音乐的你最后当了美术编辑,从小喜欢体操的你最后成了射击冠军,也许你还会为你的图画和金牌而快乐,会因为听到别人的赞扬与欢呼而开心,可是你的内心知道,你并不爱这些事情。你只是获得了暂时的快乐,但是你并不喜悦。也许你在临终前会后悔自己浪费了一生的时间,如果可以重新过这一辈子你会选择音乐或体操。可是为什么这辈子不这么做呢?
心智束缚了我们,让我们失去了与万事万物融为一体的充实感,让我们有了孤离感和寂寞。而为了摆脱这种感觉,心智迷惑着我们,逐渐让我们的心灵不自由,我们害怕失败,恐惧未知,不敢改变。在矛盾和彷徨中,我们消耗着自己的能量,在错误的道路上浪费生命。就这样,我们失去了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