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敏感的觉知,静心的人每天都是新生儿
你必须每天都能死于一切已知的创伤、荣辱以及自制的意象和所有的经验,你才能从已知中解脱。每天都大死一番,脑细胞才会变得清新、年轻而单纯。
——克里希那穆提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极少有独处的机会,即使独自一人,生活仍然充满各种外来的影响,例如知识、回忆、经验、焦虑、哀伤、冲突等,这使得我们的心愈来愈迟钝、麻木,就像例行公事一样单调地活着。如果我们能够保持敏感的觉知,全神贯注于当下的问题,并立刻加以解决而不是拖延到下一分钟甚至第二天,就能感受到静心。感受到静心的人,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每一天都是新生儿。
内心享有独处的空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那意味着存在的自由、行动的自由以及任意翱翔的自由。只有静心才能产生真正的善良,只有自由才能培育出道德的花朵。一个人的心中如果没有广阔的空间,真正的道德便无从谈起。只有懂得不受外界影响、不被心智束缚的人,才能遇到崭新的真相。
东方宗教如佛教、印度教中,都有一些让人控制念头、使内心安静下来的方法,佛教里的“止观禅定”就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状态。我们只有从恐惧、悲伤、焦虑及种种自设的陷阱中摆脱出来,才能使内心真正安静下来,才能保持觉知的敏感,这是一种很难表达的境界。
总想追求或获得什么的对外界或内在的欲望对我们来说其实是人生最大的绊脚石。我们的教育从小就训练我们去争取成功,然而成就并不能带给我们心理上的安全感。在我们所有的人际关系、态度和行为中,我们都需要安全感,但是我们已经认清,根本就没有安全感这种东西存在。因为没有一件事情是永恒不变的,因此没有任何关系能带给人安全感。只要真切地看到了这一点,我们的生活态度就会完全改变。我们都需要房子、食物这些外在的保障,可是心理上对安全感的执著,反而使我们无法享受到所拥有的外在保障。
我们不能通过外界的事物让自己全然静心。给小孩一个有趣的玩具,只能使小孩安静一段时间,但是你一拿走那个玩具,他又开始淘气了。我们都沉迷在自己的玩具里,自认为内心平静,即使一个专心献身于科学或文学活动的人,也只不过是暂时沉醉在自己的玩具中,而并未拥有真实的宁静。
我们无法从他人的言谈或行为中获得静心的真相,也无法在他人的指导下获得敏感的觉知,我们能够获得的永远是我们知道的事情。在真正地达到觉知敏感的时候,我们便能够每天都死于一切已知的创伤、荣辱以及自制的概念和所有的经验,继而从已知中解脱。每天都如同死去一次一样,每天的脑细胞都变得清新、年轻而单纯,每天都像一个新生儿一样发现这世界的美妙,于是每天都能够体验内在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