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命不是用来自私的,是用来分享的

我们的生命不是用来自私的,是用来分享的

2020-06-16    06'03''

主播: 太傻接引官

50 0

介绍:
我们的生命不是用来自私的,是用来分享的 分享,必须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非由政府所施加的瘾药。分享应当自愿,而非强迫。 ——尼尔·唐纳德·沃尔什 为心智所束缚的人们并不懂得分享,但在他们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后,分享就会发生了,无论他在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我们每个人天生都在分享,分享是我们生命本身的特点。我们的生命不是用来自私的,而是用来分享的。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让人非常感动。这是一个有关分享的领悟。 一位中年男人在生活中屡屡受挫,一无所成,他常常无缘无故地生气、愤怒,抱怨别人欺骗了他。他从一个工作换到另外一个工作,从一个城市换到另一个城市,可是每份工作他都不满意,每个城市都让他抱怨。又一次到一个新城市后,他在晚上整理房间时突然停电了,他从来不知道这里居然还会停电,在黑暗中坐在地板上抱怨着。忽然传来轻轻的敲门声,他气冲冲地开了门。一个小女孩站在门口对他说:“先生,我是您的邻居。请问您有蜡烛吗?”男人回答了一句“没有”就狠狠地关上了门。他又开始抱怨了,一搬到这里就有人借东西,这地方真没法待下去了。这时门外又传来敲门声,他再次气冲冲地打开门,依然是那个小女孩。他正要表达自己的愤怒,却发现小女孩递给他两根蜡烛,说:“奶奶说新邻居可能没有蜡烛,要我问问您。” 男人顿时惊呆了,好不容易才缓过神来。在那一瞬间,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冷漠与自私,他发现自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只想着获得,而没有想过要与人分享什么。从此他的抱怨与愤怒逐渐消失了,变得热爱生活、喜爱分享。 我们从出生后,就开始逐渐地为心智所束缚,慢慢地形成了自私之心。我们的自私被人们说成是“人性的弱点”,其实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弱点。只要我们看清楚自己心智的真实面,就会发现,分享才是我们的生命特征。先天的缺失都可以在后天得到弥补,后天形成的问题,我们更可以解决。自私都是后天产生的,自私于财产的人可能生长在物质缺乏的环境里,自私于感情的人可能生长在缺乏关爱的环境里,每一种自私都有它存在的原因。我们不能因为自私是绝大部分人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就说它是先天的,把自私天生的“人性弱点”是心智给我们提供的借口。 后天形成的私心只要被我们清楚地观察到、了解到,自然就会消失了。如同上面这个故事里的男人一样,我们怀着自私之心时,常带着自私的观念去看待这个世界,认定整个世界都是自私的,是不知分享的,唯独认识不到自己也是那样。我们用索取的眼光看世界,用不愿付出的心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来说就没有分享了。而只要我们看清这一点,这个世界就将完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