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不能带来恐惧,因为我们另有去处

死亡不能带来恐惧,因为我们另有去处

2020-07-10    08'58''

主播: 太傻接引官

51 0

介绍:
死亡不能带来恐惧,因为我们另有去处 死亡的本身就是重生,死于已知就是整个转变的活动。 ——克里希那穆提 相传六祖惠能禅师弥留之际,众弟子痛哭,依依不舍,大家都将他视为再生父母。六祖气若游丝地说:“你们不用伤心难过,我另有去处。” “另有去处”这四个字,发人深省。惠能把死当做换了一段新的旅程,这种想法不但豁达、开朗,而且把生命在时间、空间的价值继续延伸,远远胜过有些人虽然活着,却只有华美装饰的躯壳,而无真我的风采。 有生必有死,有得必有失,生死是人生必经的旅程,不要把死看做终结,我们也可以同惠能一样,走向“另一个去处”。面对生死,如果我们能悠然自得,用一种超脱、达观的态度去面对死亡,把死亡当做一次快乐的旅行,就能减轻生的压力,活得逍遥自在。活出真我的风采,死亦何苦,生死是场最大的赌局,我们都是未知输赢的赌徒。只有勇敢、果断地去赌,别无退路。 当我们生下来,死亡也跟着一起生下来,生就是死的开端,而死是肉体生命的终点。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如是说:“神就是生命和死亡、夏天和冬天、饥饿和饱足、善和恶。它一直都是两者并存,神就是真实的存在。” 一般人对死亡的反应都是恐惧、无奈、难过,真正的大师却能够看透事情的真相,因而不会被事情控制他们的人生。所以你会发现,所有的大师都是了无牵挂,生活得自由自在的。打开你的慧眼是参透生死悬隔,通往自由之路的唯一途径。 你认为一片叶子从树上坠落时有恐惧吗?你认为鸟儿对死亡有恐惧吗?当死亡来临时,它就迎向死亡;它并不关心死亡,因为它太专注于生活,专注于捉虫、筑巢、歌唱,为了飞翔的快乐而飞翔。你是否注意过展翅高飞的鸟儿,它们一点也不需要挥动羽翼,而只是随风飞翔。它们的喜悦似乎那么无限,它们并不关心死亡。如果死亡来临,很好,它们就从此结束了。它们生活在每一个刹那,从不担心将会发生什么事,只有人类永远担忧着死亡,因为我们根本不是真正地活着,我们是死的,这就是我们的困扰。老年人已经接近坟墓了,年轻人也离它不远。 我们对死亡存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因为我们害怕失去熟悉的事物,那些我们拥有的东西;我们害怕失去妻子或丈夫、孩子或朋友;我们害怕失去我们学习和累积的事物。死亡就是心智的结束,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去面对这个事实。由于我们不想离开熟知的事物,因此是我们对已知事物的执著在我们心中制造了恐惧,而并不是不可知的事物造成了恐惧。因为未知的世界不是已知的心智所能理解的,但是这个充满已知事物的心智却告诉自己说:“我要结束了。”所以死亡才令他那么恐惧。 如果我们能活在每一个刹那而不去担忧未来,能不考虑明天而活,如果我们能觉察自己的心是如何被已知的事物占据,然后把这些知见完全丢开,我们会发现惊人的事情即将产生。 可以花一天时间试试看,把心中所有知道的事都放在一旁,忘掉它,看看会怎么样。不要把今天的烦恼带到明天去,不要把这一小时、一分钟的烦恼带到下一小时、下一分钟去,把它们完全抛开,那么在这份自由中就会产生一种有生命也有死亡的存在,死亡只是某件事情的结束,在死亡中还有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