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绵长而死亡短暂,要学会善生喜死

生命绵长而死亡短暂,要学会善生喜死

2020-07-10    11'30''

主播: 太傻接引官

71 0

介绍:
生命绵长而死亡短暂,要学会善生喜死 所有的恐惧,最终都归于心智对死亡和毁灭的恐惧。对心智而言,死亡如影随形。在心智认同状态下,对死亡的恐惧影响着你生命的每一个层面。 ——艾克哈特·托利 我们通常以为,每个人都很重视生命,而忽略了死亡。事实刚好相反,我们通常都是忽略了生命而过于重视死亡。我们总是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消耗宝贵的生命长度,而在死亡自然地来临前,却过于重视死亡的发生,以致让自己最后的生命长度始终笼罩在恐惧之中。从时间上说,我们的生命长度有限,而死亡长度则是无限的。而从生命的意义上说,生命是绵长的,而死亡是短暂的。 人们都是轻死贵生的。不少上了年纪的人很怕提到“死”字,因为他们害怕面对死亡,他们认为自己死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其实,对死亡的惧怕每个人都有,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用平淡的心来接受。我们也要明白这样的道理,与其把大好的光阴用在惧怕死的主题上,还不如真真切切地去想一想怎样好好活着,把握这来之不易的生命。 其实,不论人们想与不想,人的生命终究是要走向终结的。没有人能逃过这一劫。那既然如此,人们何不把生死看得淡然、坦然一些呢?要知道,死其实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因为只有死才有生。佛门讲究生死轮回,把一次生命的结束当成是另一段生命旅程的开始。宇宙万物就是在这样的生生死死中循环不息的。天地造化赋予人一个生命的形体,让人们劳碌度过一生,几十年的忙碌后当人们到了生命的最后才开始休息,而死亡就是最后的安顿,这也是人一生的描述。一个善待自己生的人,也一定会善待自己的死。 庄子有云:“善吾生者,乃所以喜吾死也。”人的生命绵长而死亡短暂,在漫长的生命中,怎样活得更有意义,是人们在不断探索与思考的。当然,有的时候生命也是转瞬即逝的,正如有些人所说生命在于一呼一吸之间,如流水般消逝,永远不复回。一个人只有真正认清了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方向。才能够更好地活着。在活的过程中,将生命演绎得无比灿烂和美丽,才是真正懂得善待死亡的人。 那么生命究竟是什么?释迦牟尼佛或许能给你启示。有一天,佛祖把弟子们叫到法堂前,想考验一下弟子们的悟性。佛祖问众人:“你们说说,你们天天托钵乞食,究竟是为了什么?”“世尊,这是为了滋养身体,保全生命啊。”弟子们几乎不假思索。佛祖点点头,继续问道:“那么,肉体生命到底能维持多久?”弟子们开始有了不同的见解。一个弟子想了想说:“人的生命在春夏秋冬之间,春夏萌发,秋冬凋零。”佛祖笑着摇了摇头:“你觉察到了生命的短暂,但只看到生命的表象而已。”弟子们面面相觑,一脸茫然。一个烧火的小弟子怯生生地说道:“依我看,人的生命恐怕是在一呼一吸之间吧!”佛祖听后连连点头。 故事中各位弟子的不同回答反映了不同的人性侧面。有的人是惜命的,希望生命能够长久,这样自己才能享受更多的荣华富贵,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那么多的帝王将相苦练长生之道,但无论是谁都无法改变生命终究会终结的这一事实;世间的人是有贪欲的,又是有惰性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争名夺利的事情发生;而人又是向上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从不松懈,却身心俱疲地生活。 人在呼吸的一瞬间,既是自己,又不是他自己。死亡是短暂的,人们在活着的过程中要时时更新自我,不眷恋旧我,不追悔往昔。人们只要了解了生命的真谛,存在的长短就根本不重要了。生命之旅,有时即使短如小花,人们也应当珍惜这仅有的一次生存的权利。要想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那么我们理应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努力绽放生命的花朵。生死也是人生的一个大学问,只有一个真正善其生的人,才能够主宰自己的生命,才能够善其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