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呼吸,不只是呼吸——静坐的基本要领
问:要是有人无法专注于呼吸,或无法观照呼吸的话,该怎么办?你会建议其他方法吗?
答:你刚才所说的话,或许是初学者最常用的借口,他们多半以为总会有方法更适合自己的禀赋和性格。一般来说,最有挑战性的方法到头来通常是最管用的。一个好老师会立刻认识到这一点。你的问题或许还有另一个含义,想知道有没有别的方法,不像呼吸静坐那样需要专注观照。这种想法当然是错的。有效的静坐必然是专注和观照两种练习的结合,双管齐下,终究会有突破的。
所以,我要再次提醒,所谓“平易近人”的方法,不见得是最适合的。初学者千万不要只因为某个特定的方法看来简单易行,就抓着它不放!
问:或许我该重问一次,除了专注于呼吸的静坐之外,是否有其他静坐方法,是同样可以发挥益处的?
答:所有静坐都运用感官,作为疏导注意力的门户,直到当你进入聚精会神或明晰观照的状态时,就可以将粗重的注意力引导成为极细微的观照力。
为此,你可以运用一个、两个感官,甚或多种感官来疏导注意力。诀窍是让心灵在静坐过程中,一再进行相同的练习。以这个角度来理解静坐,你会发现,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可以排列组合出诸多可能,任一个都可作为有效的静坐技巧。
问:一个好的老师是否要有识人之明,能看出学生的秉性和根器?
答:老师的角色远不止于此。首先,你必须了解,从存在的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不过是过去种种影响和关联的多重组合。而所谓的“过去”,很可能远超越我们大多数人所认知的时空概念。我所说的其实就是“业力”,各位可能对这个词不以为然,觉得宗教味很浓厚,但“业力”一词对我而言完全是科学的,它不过是物理世界的一个基本原则。
回到你的问题,现代人有很多身心问题,都可能源自过去的经验,更具体地说,是源自过去的能量阻塞而形成的心结。打通这些心结,通常能带来身心的释放。这些心结如果从未松脱开来,一定会造成身心的束缚。可以这么说,静坐的目标是让人从过去的所有束缚中解脱。
一个好老师必须以温和而有趣的方式,细心地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过去所埋设的雷区,别忘了,这些雷区很可能连学生本人都意识不到。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好老师会先让学生喜欢练习静坐,就像父母拿糖果作为孩子完成任务的奖励,接下来才会逐步让学生一点一点看出自己的局限和心结,却不至于产生不堪重负或窒息之感,如果不是由经验熟稔的老师细腻地留意学生的进展,很可能就这么把学生吓跑了。
某些静坐技巧更是需要注意这一点,因为这些技巧特别容易勾出内在的心结。其实,学生的静坐过程若有太多的负面经验,反而容易产生厌恶感。但是,老师的鼓励和真心支持是帮学生跨越障碍的一大助缘,无论所选择的修法一开始有多难,学生到头来总是获益匪浅的。
希望这些说明能让你对这些技巧有更好的认识。
问:真没想到,静坐能这么开启通往各式各样的人生功课的大门,真是太了不起了。我现在很清楚,静坐并非一般人以为的只是一种心理锻炼,而师生之间的真诚互动,能够作为推动学生进展的动力,也相当令人向往。但是,同时我也害怕,静坐既然是通往身心关键领域的心灵窗口,这样的心灵之旅对大多数人会不会太过沉重?有太多未知,太多要学的功课,不只是静静坐在那里而已!
答:没错,这也就是我们所要谈的。你现在应该能够体会到,为何我急于传播静坐的正确观念,正因如此,更有必要破除长年笼罩于静坐的诸多误解。少了对这些观念的正确理解,静坐不可能发挥作用,只会沦为没有方向、没有目标的照本宣科而已。讽刺的是,如果真懂了今天所提到的这些观念,根本不需要静坐,因为静坐不过是这一领悟的一种展现方式而已。这么说能明白吗?
问:你要说的是,清楚了解静坐的目的,体会静坐对身心整体的真正含义,比形式上的练习更为重要。
答:完全正确。正因如此,我才一再强调,静坐技巧的说明是随处可得的。但是,倘若不知为何静坐,对静坐背后的含义也懵懵懂懂的话,到头来可能只是徒然将宝贵的光阴虚掷于毫无进展的枯坐罢了。另一方面,若真能一点就通,也没必要拘泥于任何一种静坐技巧。毕竟,已悟之人无时无刻不在静坐心境之中。说了这么多,我还是建议初学者坐下来,直接练习静坐吧。让理论与实务携手并进,亲身体验静坐的种种善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