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寻找快乐
(续)
正如蜘蛛从自身之中织出一张网,然后,作为一个生物生活在那张网里,现在,它必须从中解脱出来,意识也是如此,它在自身之中想像出世界,然后,将自己认同为那个世界中的一个身体,现在,它似乎在从身体的角度认知世界。意识似乎变成了一个由心构成的内在自我,生活在由物质构成的外在世界中。
在蜘蛛织网之前,那张网潜在地存在于它自身之中。在它织网的那一刻,它就变成了一只生活在那张网里的蜘蛛。蜘蛛已经被简化为一个片段,它生出的那张网现在似乎变成了它的家,网和蜘蛛已经交换了位置。
同样地,世界潜在地存在于意识之中。意识从自身之中生出了世界,然后,忘记了它的真实本性,以独立自我的形式进入了它自己的想像之中,并从独立自我的角度认知世界。这个失忆症是如此严重,以至于独立主体现在认为,它生活于其中的、由物质构成的世界是首要的,于是,它自己的本质——意识——是世界的副产物。
然而,吐丝织网的蜘蛛以及生活在网中的蜘蛛是同一个。类似地,在自身之中生出了世界的意识,其无限之“我”,与似乎生活在世界之中的个人化的“我”是同一个“我”。所以,拉马纳·马哈希说:“当‘我’摆脱‘我’时,只有‘我’留下。”
由于已经自愿放弃了对自身永恒、无限存在的认知,并采用了身体的形式,从而具有了身体的局限,所以,意识似乎已经变成了它自己的囚徒。它自己化身的监狱就是身体,通过这样做,它似乎获得了身体的局限和命运。
在通过忽视它自己的无限实相而进行这种表面上的自我分裂之前,只有无限意识存在,认知并爱着它自己。即使在这表面上的遗忘期间,仍然只有无限意识存在。正是这无限意识形成了“内在的”想法、意像和感受,以及“外在的”感知,且从来不曾停止做自己或认知自己。在体验中没有其他实质存在。
为什么意识自愿做这样一件事?我们无法给出理由。任何理由本身都会是显现的一部分,因此,是客体化世界的一部分,而我们正是在为这个世界寻找一个起源。我们最多可以说的是,仅仅是意识本身的一种溢出形成了显现,牺牲了它自己内在的平静和自由,出于一种爱的冲动,毫无理由地,纯粹意识或上帝的无限存在,将自身倾泻而出,进入形体之中,然后,它发现自己被困在了自己的造物之中,开始了回归的旅程。正如哈菲兹所说:“这是一种爱的冲动,为了美的缘故。”
所有表面上的独立自我都感到它们拥有自由意志,而这种自由是它们与生俱来的权利,而且理由很充分。在所有表面独立自我的心中,存在着对我们的永恒的记忆,存在着对自由、快乐、平静或爱的渴望,而且,这火焰不可能完全熄灭。我们每个人所感受到的自由意志是一个回声,其源头是无限意识的自由,是上帝之无限存在的自由。在追求快乐、平静或爱的过程中,自由意志的行使是一种冲动,除了绝对真理和无条件的爱,什么都不能满足它。
***
通过获得身体的局限,意识似乎变成了一个片段,因此,它感到与整体隔绝,不完整、匮乏和孤独。于是,身体中的意识这个实体——小我或独立自我——处于一种持续渴求的状态中,总是在寻求缓解匮乏、不完整和孤独感——通过获取客体、物质、精神状态和人际关系。
似乎通过共有身体的命运,意识看起来变成了一个短暂的实体,受制于出生、变化、衰老和死亡。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身体中的意识这个实体,对消失和死亡有着一种深深的恐惧,几乎一直在试图通过情感上的防御和抵抗来减轻这种恐惧。
因此,欲望和恐惧,或寻求和抗拒,是围绕小我、独立自我或身体中的意识之实体的两种基本活动。事实上,小我不是拥有其自身独立存在性的实体;它是欲望和恐惧的活动。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生活几乎完全被这两种基本存在的感觉所支配,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两种感觉都被清醒状态下的心所忽略,潜在地影响着他们的想法和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后续活动和人际关系。
事实上,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在避免完全面对这种基本存在的匮乏和恐惧感所带来的不适;这几乎是一种全日制的活动,它让人们以不同程度的强度参与各种活动、事物和人际关系。这些逃避的策略或多或少起到了作用,尽管即使在最成功的生活中,这种基本存在的缺失和恐惧感,也会经常从我们看不见的内心深处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用不合理的想法和令人不喜的感觉来打扰我们,这些想法和感觉随后会在我们的活动和人际关系中体现出来。
基于这种小我或自我的假设而过的生活,就是在过无知的生活——或以基督教传统来说,有罪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体验的实相就被忽略或拒绝了。过这样的生活,就是在产生、延续和传播其核心的无知;因此,我们世界文化的当前状态,几乎完全被分离的幻相所主导。在这个幻相的中心,心与物的分别是物质主义的标志,也是一切冲突和不快乐的基础。
为了认知它自己的实相,心需要做的全部就是,不再完全被体验的客体化因子所迷惑,包括想法、感受、感觉和感知。取而代之的是,询问自己,它用来认知体验的认知因子的本质是什么。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心必须让其认知或注意力远离客体化知识,并将之重新导向它自己,也就是,朝向它用来认知那些知识的认知因子本身。
当这认知因子将其注意力给予自己,而不是任何有限客体或状态时,它就找不到任何局限。它没有找到一颗有限的心,一个受限的意识。它找到了它自己的本质:本初之心。即使说它“找到了本初之心”,也是对传统语言的一种让步,因为这暗示着一个主体找到或认知了一个客体。这种找到更像是一种认出,有限的心摆脱了自我假设的局限,留下它的原初本质——纯粹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