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58  第七章  目标(1)

连载58 第七章  目标(1)

2023-06-27    17'28''

主播: 太傻接引官

107 1

介绍:
《拉马纳的亲口教导》 (连载五十八) 第七章  目标(1) 弟子:了悟真我的目的是什么?   薄伽梵:了悟真我就是最终目标,是目标本身。   弟子:我的意思是,它有什么用?   薄伽梵:你为什么询问真我了悟?你为什么不满足于自己当下的状态?很明显,你心怀不满,如果了悟真我,你的不满将会终结。   上述问题很少被提出,因为那些来到马哈希面前的人通常至少明白对灵性无知的状态(或如基督教所言,是“堕落的人”)是不可取的,明白了悟真我是最高目标。下面的对话中,提问者带着更多的领悟提出关于目标的问题,因此答案也更加深入。   弟子:这个过程的目标是什么?   薄伽梵:了悟实相。   弟子:实相的本质是什么?   薄伽梵:(1)没有开始或结束的存在——永恒。 (2)无处不在、永无止尽的存在——无限。 (3)潜藏于一切形式、一切改变、一切力量、一切物质和一切精神背后的存在。“多”在改变和消逝,而“一”一直持续。 (4)那个“一”取代了诸如知者、知识和认知的三位一体。这些三位一体只出现在时空之中,而实相超越它们,在它们背后。它们就像实相之上的海市蜃楼,是妄想的结果。   弟子:如果“我”也是幻相,那么是谁要抛弃幻相呢?   薄伽梵:“我”抛弃了“我”的幻相,却仍然是“我”。这就是真我了悟的悖论。了悟者看不见其中有任何矛盾。   令人惊讶的是,有多少哲学家和神学家都无法理解真我了悟的含义,甚至误解、攻击或轻视它。正如在刚刚引用的谈话中薄伽梵所解释的,它的全部含义就是了悟实相,了悟如是。无论人是否了悟到实相,它都一直是同一个,是永恒和不变的。当然,我们可以理解哲学家们的心烦意乱和沮丧——被告知“实相潜藏在知者、知识和认知的三位一体背后并超越之,就像海市蜃楼”时,他们希望用头脑来理解这一切;因为很明显,海市蜃楼不可能穿透那在其背后的东西。那就是无法给予他们简单答案的原因。事实上,薄伽梵并不完全赞成提出关于了悟的含义和本质的问题,因为他的目的是帮助提问者,而不是满足好奇心。他常常提醒人们所需要做的是努力获得真我知识;一旦获得真知,问题就不再出现。   有些人来此并不提出关于他们自身的问题,而是提出关于了悟者——有身解脱者(在世解脱者)——的问题。他看得见世界吗?他受命运摆布吗?一个人只能在离开身体后解脱,还是在世时就能解脱?圣人的身体是否应该以奇迹般的方式将自己变成光或消失不见?死后留下尸体的人能解脱吗?他们的问题无穷无尽。为什么要担心所有这些事?解脱在于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所以,我(本书编者)告诉他们:“不要担心解脱。先找出是否有诸如束缚这样的事存在。首先检视你自己。”   有时薄伽梵指出,即使说了悟真我也是一种妄想——幻相从幻相的监狱中逃脱。   薄伽梵:在某种意义上,说了悟真我也是一种妄想。只是因为人们已经处于“非我是真我,虚假是真实”的妄想中了,所以,他们不得不经由另一个被称作了悟真我的妄想而了断前一个妄想;因为实际上,真我一直都是真我,并不存在了悟它这样的事情。当一切存在都是真我,除真我之外无一物存在时,是谁去了悟什么?又要如何了悟呢?   尤其对于神学家们,还有一件妨碍理解的事是,了悟真我与圣徒身份之间的区别;这错误的观念也许代表了不同宗教传统之间的区别,一个是努力争取圣徒身份,一个是力求了悟。这个观念相当没有根据。每一个宗教都有圣徒,印度教和其他宗教都有。他们之间差别很大,在个人特质上,从狂喜迷醉到安静祥和,从严肃到温和,从头脑灵活的哲学家到头脑简单的人;在成就上也有程度之分,他们中的一些人拥有超自然力量,一些为狂喜之极乐而倾倒,一些人消耗自己的生命为爱而服务人类,他们全都有超出普通人的纯粹。他们的状态甚至可以称作人间天堂。然而,这些人全都没有了悟真我。他们全都处于二元性的状态中,在其中,上帝或真我是“他者”,祈祷是有必要的,启示是有可能的。从严格的理论上来说,他们像普通人一样远离真我了悟,因为在绝对和受限存在、无限和有限之间没有共同的衡量标准。一百万并不比一百更接近无限。有一则佛教故事说明了这一完全的鸿沟。有一个人一直在大地上四处寻找一颗丢失的宝石,而它却一直在他的眉毛上。最终,有人向他指出了宝石的位置,结果证明,他这些年的寻找和漫游根本就没有让他更接近宝石。然而事实上,如果他不曾寻找,那么他也不会找到它。实际上,可以说圣徒比普通人更接近了悟,正如普通人比狗更容易获得了悟,尽管二者同样受制于个体存在之幻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