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劳动所得,取之有道(三)

李白:劳动所得,取之有道(三)

2020-09-10    07'46''

主播: 每天读诗词

3643 25

介绍:
经过不懈的努力,李白打通了朝廷高官贺知章等人和唐玄宗御妹玉真公主的关系,再凭借自己的诗名,终于被玄宗注意到了。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召李白入宫觐见,行天子降阶之礼,并为李白亲手调羹,问其对国事和社会的看法。别看平时李白作出一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高傲范儿,这时他的内心无比激动,毕竟能够得到皇帝礼遇,搁谁不兴奋呢?而且,这也是他离自己的理想抱负最近的时候。 唐玄宗看重李白的文才,令其入奉翰林,做自己的御用文人,每到需要宴请或郊游的场合,都会叫他去写诗文。如果一直干下去,李白喝酒作乐的钱自然就不用愁了。本就非常自信的李白,走到哪都尽情抒发自己的得意之情,这从他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中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以及《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中的“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可见一斑。 李白在翰林院供职时,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多次在半醉半醒完成上交皇帝的诗文任务,但是基本上都写的很好,因而得到的赏赐也不少。他起初很感激玄宗的“知遇之恩”(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久而久之,李白发现玄宗并未将他当做经邦济世的宰辅之才来看,倍感失望,本就酷爱饮酒的他更加醉生梦死,自称是“酒中仙人”。又因为李白文才卓越而又狂傲自大,朝中不少人对他心生嫉妒,针对他的流言和中伤也就越来越多。 据史料记载,在一次觐见皇帝的过程中,李白伸出脚来,让玄宗最宠信的太监高力士给自己脱下靴子。位高权重的高力士当然不愿意,还是玄宗主动解围,让身边的小宦官去给李白脱靴,于是就有了“力士脱靴”的典故。而这就为李白后来的翻车埋下了伏笔。​ 当时,唐玄宗已经开始宠信杨贵妃,有时让李白给其写写诗文,如《侍从游宿温泉宫作》等。这一天,宫中牡丹盛开,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赏花,让李白为此情此景提写新赋。李白恰好又在醉酒状态,提笔便诗三首《清平调》。本来这三首是把杨贵妃夸出花来的诗句,杨贵妃也挺喜欢。结果其中“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惹了祸,高力士抓住机会对她说:这是把您比作西汉祸乱后宫的妖姬赵飞燕呢!这下惹怒了杨贵妃。 结果,唐玄宗想要提拔李白做位列中枢的中书舍人时,被杨贵妃的枕边风给阻止了。 其实,这件事还不至于让玄宗马上赶李白走,以高力士和杨贵妃的身份 ,犯不着去担心李白冒犯自己的地位,只是想打击一下李白的傲气罢了。但是,李白自己却发现在朝廷里越来越待不下去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没有施展自己所认为的经济之才的机会,朝中腐败堕落的风气与现象让他看不惯,自己的性格也得罪了一些心胸狭窄的官吏 (如张说的儿子) 。 李白最终决定请辞。尽管他诗才当世一绝,但大唐人才济济,玄宗认为少他一个不少,便接受了请辞。唐玄宗还是表现出了帝王的大度,赏赐了他一大笔金钱“放还”。这份赏金,足够李白支撑好一段时日。此时的李白已年逾不惑,再没有当初出川时那样阔绰的身家,大手大脚的习惯也收敛了一些。他在东鲁置办了房产和田产,还经营了一些生意,用来养家糊口。尽管如此,他视钱财如尘土的性格还在,喝酒一定要喝名贵的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后来,他在安史之乱时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府,也曾得到五百金的赏赐,不过这一回他却因政治短视栽了跟头,被先下狱后流放。​ 盛唐时代,文风大盛,上流社会中特别推崇诗文和艺术名家。李白之前结交的文学家李邕,十分擅长碑文,不少人用厚厚金帛请他来写,以致于他累财数万。 李白名气那么大,自然少不了想要买它的墨宝,或者花钱找他写作诗文的人。尤其是李白在翰林院的两三年里,接下了许多应酬之作。除了金钱报酬之外,也常收到茶叶、美酒等食物报酬,甚至不排除一些小贿赂。总而言之,可能在翰林院的这几年,是他自从出川后收入最多的阶段。 靠文笔赚钱,在当时是有排面的。但是靠经商赚钱,在商人地位低下的唐朝,在尊崇儒学的齐鲁大地,可就不是那么光彩的事情了。所以,李白应当是做了一些生意以赚取收入,但是他较少在自己的诗文当中提及。 作为商贾子弟,他抓住当时李唐王朝推崇道教的国策,同他的一些道士朋友一起炼丹,然后把丹药拿去售卖 (炼丹费火石,采药穷山川) 。他在后期置办了一些产业,或许还和他人合伙做了一些生意 (穷与鲍生贾) 。 还有一种推测是,李白作为当时“天下第二剑客”,曾经开过类似武馆,教授学生剑术。他有一个叫武十七谔的门生,在安史之乱时帮李白的家眷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在乱世没有点功夫是难以做成这件事的。所以,李白在这方面可能也收取了一些学费。 作为有妻有儿的中年人,他再浪也不能像年轻时那样豪掷三十万金花天酒地,所以是花了一些精力在经商上面。不过,他的生意应该也没有多大,不然晚年也不会又穷困潦倒到需要妻子支持和好友接济。 ​这样回顾下来,李白的钱从哪儿来?也就不言而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