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故事

缝纫机的故事

2018-12-09    08'50''

主播: 茉莉🎺

168 2

介绍:
缝纫机的故事 作者 陈秀才 在我家阳台上,蹲放着一台老式“三门峡”牌缝纫机,虽然历经岁月锈迹斑斑,但在阳光的照耀下,馏金的黄河大坝依旧熠熠生辉。每每眼遇,都会勾起我对家的回忆。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家八口人,在村里算是大人口家庭。父亲和母亲整天没明没夜的干活,也解决不了温饱问题,特别是青黄不接时,最令父亲头疼,但他从不埋怨,一个劲地干。母亲在村里是手最巧的妇女,她在做饭,缝补衣服,做鞋,里里外外,可谓是全把行。母亲很想买台缝纫机,经过几年的计划,终于在一九七六年冬天做出家庭最大的财务决定,买了台三门峡牌缝纫机。记得那台缝纫机是一百四十元,当时向邻居陈大哥借了四十元,到下河村小留哥家借了四十元,母亲把多年积攒的五角,二角,一角,五分都拿了出来。父亲和大姐来到三门峡矿山机械厂,找到村知识青年的亲戚帮忙甄选,买了一台缝纫机。为了省下一元钱,父亲背着机身和机板,大姐背着机头,西北风吼着,阴沉的天空飘着雪花,父女俩一步一步向贺家庄车站走去,留下一串串希望的脚印。 在火车上度过一个饥寒交迫的夜晚,黎明时分抵达观音堂时,大雪已没脚踝了。离家还有十二里的山路,在白茫茫的田野上,父女俩肩上背着对未来的憧憬,一脚深一脚浅向家乡 走来。 回到家,父亲全身是雪,眉毛上的雪花早已冻成冰棱,貌似圣诞节老人。而姐姐一个劲地喊着饿,母亲赶紧端上了热腾腾的面条,我们和邻居的孩子们围着新缝纫机,像看刚过门的新媳妇一样,久久不想离去。 母亲白天在地里劳作,晚上在微弱的煤油灯下,为父亲缝补衣服,父亲的衣服是大补丁摞小补丁,补一次又一次,她常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她把大姐穿的衣服,拆洗干净,又染色,经过她的巧手,又做成二姐和三姐的衣服,都挺喜欢人。有多少个夜晚,母亲在缝纫机旁筋疲力尽的打着哈欠,父亲劝她去休息,但她还是执意地去缝织着对儿女的期盼;有多少个夜晚,缝纫机哒哒哒的声音,划破寂静的小山村,那是母亲最深沉的爱,最动情的歌。 一九九五年二月,我准备结婚,答应给妻子买缝纫机的,可日子一天天到了,而我囊中羞涩。母亲对我说:”缝纫机不买了,把我的给你媳妇,我用了一辈子,这缝纫机质量好!”我知道这是我母亲最心爱的东西,也是我父亲给她最好的礼物,我岂能拿走。朴实善良、通情达理的妻子为挽回贫穷给我们带了的尴尬便说,不用买缝纫机,谎称自己不会用。而母亲是实诚人,她用了最红最艳的金丝绒做了个缝纫机罩,像嫁女儿似的,把缝纫机抬到我的新房,那一刻的我,心一阵酸,眼底泛潮,木讷地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个中滋味难以言说。 时光匆匆,我进城已十多年了,全家的衣服都是买的,缝纫机也没用武之地了,可质朴的乡亲,父母的爱永远在我的心里!
上一期: 唤醒芬芳
下一期: 追忆大师二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