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防范孩子“情绪中暑”》
撰文 / 程昱华 (上海市宝山区杨泰三村幼儿园)
孩子情绪也会中暑吗?回答是肯定的。炎炎夏日,不只是成人,孩子也容易变得心烦气躁起来,心理学上称这种疾病为“夏季情感障碍症”。我们应引起重视,尤其对于婴幼儿而言更要注意防患,以便平安度过炎炎夏日。
“情绪中暑”常见症状
有关心理学专家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将孩子可能“情绪中暑”常见临床表现归纳为以下6个方面:
1.情绪不稳定,莫名其妙就会向身边的亲人、同伴发火。
2.时常感到心情烦躁,思维紊乱,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甚至会丢三落四。
3.突然地心情低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觉得没有精神;这种情况早晨稍好,下午变坏,晚上更甚。
4.对同伴或家人缺乏热情,经常因鸡毛蒜皮的小事与他们发生口角或闹意见。
5.会出现古怪行为,常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动作,如反复洗澡、洗脸、洗手,甚至擦洗鼻子。也会要求别人一样做,否则大发脾气,使起性子不吃饭、不睡觉等。
6.常感到头昏脑涨,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疲劳或精力下降等。
提示:要是具备了上述中的3~4种情况,说明您的孩子正处于“情绪中暑”阶段,最好及时进行调节,以便尽快解脱出来,避免因此带来不良后果。若是出现连续几天的较大情绪波动,自己又无法调节与控制的,就尽早求助于心理医生,以便及时解决心理问题,舒缓压力。
解密“情绪中暑”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孩子夏季“情绪中暑”的发生与气温高、出汗多、睡眠缺乏、饮食不足及精神压力大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夏季由于气候燥热,加剧了人们对嗓音、垃圾、交通拥挤、大气污染等的敏感度,大脑皮层机能下降,适应能力减退,识别、分析、判断力受挫;加上有些孩子可能生活作息不规律,家长忽视了孩子的夏日保健,睡眠时间和饮食量均有所减少,同时出汗增多,钠盐丢失,导致体内电解质代谢发生紊乱,进而妨碍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神经的正常活动,于是产生困倦感、厌烦和急躁等情绪与行为方面的异常。尤其在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孩子“情绪中暑”的几率也会随着气温的上升而急剧增多。
做好“情绪中暑”的预防&干预
夏季发生“情绪中暑”,罪魁祸首是高温。因此,盛夏时节特别需要父母亲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综合“防暑降温”,今天介绍几种温和解暑法:
居家改善法
尽量保持居住和生活环境的清洁凉爽,绿色是一种自然冷色,在视觉上使人产生清凉感,不妨悬挂绿色系窗帘,也可在室内养几盆绿叶植物。早晚室外气温相对较低时,应打开门窗通风。中午室外气温高,宜将门窗紧闭,拉上窗帘,打开风扇或空调。
停止数落法
当爸爸妈妈发现孩子在高温日情绪焦躁、反复无常时,即便孩子犯了一些小错误也不要喋喋不休地数落孩子。闲暇时间可携孩子到公园或阴凉处散散心。
尽情倾诉法
孩子“情绪中暑”时,爸爸妈妈不妨放下手里的活儿,耐心陪伴孩子下下棋、聊聊天,倾听孩子倾诉心情烦闷的原因。同时,不妨听听轻松悠扬的音乐,制造、培养一些浪漫情绪,多想象森林、蓝天、大海、草地等令人凉快的地方,转移和分散孩子注意力,以利“息其怒,静其心,安其神”。
轻松教导法
孩子的“情绪中暑”原因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家长在耐心倾听的基础上还应给予正确的回应与引导。告诉孩子怎样做效果会更好,同时如能再来一点小幽默,既可给生活增添欢乐,又可淡化矛盾,舒展心情,使夏季紧张的神经在幽默的话语中得到松弛,以起到自我宽慰的作用,更有利于心理的“防暑降温”。
环境转移法
一旦发现孩子“情绪中暑”,要耐心开导,用温情细语给他的心里送上清凉,带孩子离开引起他脾气发作的环境。有条件的话可陪他到海边、河边或森林散散步,或小住一些日子。注意睡眠、运动、饮食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遵循夏季养生之道,从而加强和提高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也是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此症发生的良方。
温馨提示
合理作息
要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调整好孩子的生活节奏,按时就寝,坚持午睡。要适当减少活动量,当气温超过35℃时,最好不要多运动,以免体能消耗过多。建议清晨做一些有氧运动操,这样既增强了体质,又放松了情绪。
尊重孩子
人的情绪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当遇到持续高温天气和外界大环境变化时,人体这一小环境受到影响也会发生变化。父母应做一个有心人,更要在此时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表现,当发现孩子情绪受挫或发生波动时千万不能火上浇油,爸爸妈妈应营造美好的生活气氛,同时给予心理上的关爱与疏导,帮助孩子减轻心理上的承受压力,从而稳定其情绪。
总之,做到了上述这些,相信您的孩子一定可顺利度过盛夏,远离“情绪中暑”的困扰。
更多内容请关注亲子杂志微信公众号:qinzizzs
《亲子》淘宝店铺:https://shop108423898.taobao.com
《亲子》微店:https://weidian.com/?userid=984844874&infoTyp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