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凯鲁亚克成为“垮掉的一代”的代名词,我却不以为冲动勇气打破常规就是所谓的“垮掉”,我看到的是青年的亢奋而平和地自我找寻,迷茫且热爱,贫穷且疯癫,异常且自由,反叛且笃定,这就是完全的杰克·凯鲁亚克。
疯狂到极致就是疯癫,但是疯癫的人,本身不就是就是闪着光的人吗?一个闪着光的人,必然有无比自由的灵魂。从不害怕无处可去也从不慌张,有着强大的内心,因为这意味着,任何地方都值得去,世界这么大,谁不想去看看。
但是大多数人的生命,都缺少这个自我找寻的过程。特别是大多20出头的青年,在旺盛却充满可能性的幻想中,笨拙地送走了人生最精彩的岁月,真正无趣的灵魂倒不是麻木不仁,就是人生没有波澜的寡淡无趣罢了,也没什么热爱的,也没什么反抗的,甚至完全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所长,麻木地高考考编考公,混吃等死地拿着铁饭碗,看着在社会上打拼的同学们,觉得拿着稳定的退休金就是最好的未来了。
可是也有好多有趣的灵魂,亢奋地对待身体的每一点精力 ,热爱生活散发光芒,他们就是生活里的小太阳,好像什么也打不倒,什么也摧不毁,对待每个新事物都充满好奇积极尝试,他们的梦想这辈子也书写不完,所以要一时不歇地在路上拼搏,留下最美的篇章。为所有人带来光亮,那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啊!
他们都说,那些不合乎常理的人最终还是会归于生活,于是你以为他们最终都屈服于生活,其实可能他们早就寻到了生活的本质,但是却依然无比热爱生活。就像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你胆怯去接触社会,自以为可以啃老可以畏缩不前,殊不知人一旦有了依赖,就变了幼儿园等人来接的小朋友,再也没有了人生的主动权。
走出舒适圈,挑战不可能,才是人生的第一步。
杨绛先生曾经说过:你迷茫的原因在于,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
现在的文盲早就不是说不识字,而是不理解文字深意,你就无从了解这个五彩斑斓世界。
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提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其中有一个回答非常贴切绝妙:“当我还是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读书对人的改变也是如此。”
不知道是读书无用论怎么会在当代社会被人提出,该是怎样一个文盲才会有这样的想法,读书其中一个益处,是能填补个人人生阅历的苍白。别人多少年才走完的路,几十天、几天甚至几小时,如同电影镜头为你回放。那些原本要历经沧桑才能体会的心情,现在却有幸在岁月还未耗逝的时候就一窥究竟。
这些都会帮助你更加了解生活,更接近生活的最真相。
而那些甘于普通不再努力的人,这辈子也无法领略这些风景了。
每天躺在床上,饿了点个外卖,刷了一天的小视频,碎片时间不注意就成了一整天,发几个鸡汤文学,还安慰自己又辛苦了一天,又是假努力的一天呢。
快到期末了才想起来平常上课都在不是没去就是在玩手机,匆匆忙忙开始"预习",喝最贵的coffee,刷最晚的夜,在夜深人静的书桌前,配上昏暗的灯光精心整理半小时书桌,拍照十张选一张,精修再半小时,打卡朋友圈: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校园吗?以示彻夜奋战,勤奋努力,明明是为了及格线而苦苦挣扎,却伪装成全世界最勤奋的样子。
那些赶超同龄人的每个阶段,那些被看到被夸赞的每个瞬间,那一段段出现的所有惊鸿一瞥的理想生活,都在无数个黑夜白昼里点点滴滴汇集。
人生就应该在路上,不管是汲取知识还是游览河山,这才是人生的常态。
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是一定会在你的身上体现出来的。
不断提升自己,恋爱也可以很自由,喜欢就一起仗剑走江湖,看人生潮起潮落,春去秋来。不喜欢就相互道谢,潇洒挥手,不依赖于任何人。不需要权衡利弊,妥协退让。
努力就是要给自己底气,就是要在腐朽的生活中保全自己。正如傅首尔所说女生努力就是为了扩大我们的选择权,不会为了钱选择谁,不会为了钱离开谁,更不会为了钱鞭策谁。何止女生如此,男生也是如此啊。
最后引用哈佛商学院教授对毕业生讲坚持梦想的一段话
如果你要做喜欢的事情,那毕业5周年的聚会,你不要去,因为那时你处在最艰难时刻,而你同学们,大多在大公司里平步青云。同样10周年聚会,你也不要去。但是,20年的同学聚会,你可以去,你会看到,那些坚持梦想的人,和随波逐流的人,生命将有什么不同。
只要你足够努力,这个世界就会对你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