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恨晚》苗炜

《相见恨晚》苗炜

2022-05-21    05'29''

主播: 如妈

117 0

介绍:
每日一读|相见恨晚(苗炜) 我很早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叫《死亡诗社》,主演是罗宾•威廉姆斯,他演一位名叫基廷的英文老师,来到一所私立男校教书。学校里的气氛很保守,男孩子们的功课不轻松,要学化学、拉丁文、几何……学生们在基廷老师的影响下,喜欢上了诗歌,组织起“死亡诗社”,聚集在校外的一个洞穴里读拜伦和惠特曼的作品。有一个学生,读诗之后变得更积极主动,追到了自己喜欢的姑娘;有一个学生叫尼尔,本来是父母的乖孩子,要上医学院的,被基廷老师“蛊惑”之后,想去演戏,这让他爸爸勃然大怒,父子二人矛盾激发,尼尔最终自杀。尼尔的爸爸认为,儿子误入歧途,学校负有责任,基廷老师被迫辞职,离开这所男校。这就是《死亡诗社》的故事,基廷老师想让孩子们领略到世界的富饶,让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有生命的激情,但也的确间接地害了一个孩子。 《死亡诗社》讲的是1959年的故事。我们再来看1968年的一个故事,这是真实的经历,不是小说,也不是电影。 1968年,有一个小伙子叫迈克尔•坎宁安,15岁,在洛杉矶一所中学读书。课间休息的时候,他会跑到校园的一个角落去抽烟,有个女孩也老在那儿抽烟。那个女孩很漂亮,很酷。坎宁安就跟那个女孩儿搭讪,问她,嘿,你喜欢鲍勃•迪伦吗?那是1968年,每个年轻人都特别有激情,都是潜在的诗人,大家都喜欢鲍勃•迪伦。男孩子接着说,你觉得莱纳德•科恩怎么样?科恩是不是比鲍勃•迪伦还棒啊?女孩抽完烟问,那你看过T.S.艾略特吗?看过弗吉尼亚•伍尔芙吗?女孩说得很慢,声音也抬高了些。她说的是这两位作家的全名,诗人T.S.艾略特,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男孩子老实承认,我没看过。 第二天,迈克尔•坎宁安就去了学校图书馆,书架上没有艾略特,只有一本伍尔芙的《达洛维夫人》,他就把《达洛维夫人》借回家看。他看不懂伍尔芙在写什么,但他能欣赏那些句子,在坎宁安的回忆文章中,他是这么说的:“我从来没有读过或者写过这么复杂、这么有力、这么准确、这么漂亮的句子。她的遣词造句就像是吉米•亨德里克斯拨弄吉他一样娴熟。只有天才才能做到,在率性而为和控制全局之间,在毫无头绪和稳定的形式之间,一次又一次寻找准确的平衡点。”坎宁安说,语言是活着的媒体,那些句子是有伸缩性的,能给人快乐,而且变化无穷。 坎宁安后来成了一位作家,写了几部小说,《达洛维夫人》这本书始终在他脑子里转悠。他写的一部名为《时时刻刻》的小说,还被改编成了电影,并由他本人担任编剧。你可能看过这部电影,三大女明星主演——妮可•基德曼、朱丽安•摩尔、梅丽尔•斯特里普分别出演三个时代的女性。 约100年前,弗吉尼亚•伍尔芙在英国小镇上写《达洛维夫人》;过了50年,有个15岁的学生,在洛杉矶自己的家里看《达洛维夫人》。这个学生后来也成了一位作家,写了一个剧本,把《达洛维夫人》变成了电影里的叙述脉络。 有一种说法,说古往今来的作家,都围坐在一张大圆桌前,你不知道谁和谁谈得来,谁又在影响谁,他们不是按照文学史的传承来写作,他们有自己的阅读脉络和喜欢的前辈。我们读文学作品也是这样,不知道会遇到哪本书,就突然产生相见恨晚的感觉,发现原来自己的那点儿小心思,竟被很久以前的某一位作家写过。他穿越时空,讲述他的故事,你捧着书,发觉从来没有一个人这样贴近你的心,这样温柔熨帖地跟你说话。 (摘自《新民周刊》202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