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路,慢慢的走》伍燕群

《长长的路,慢慢的走》伍燕群

2022-08-28    06'29''

主播: 如妈

141 0

介绍:
每日一读|长长的路,慢慢地走 作者:伍燕群 夏日的午后,我同儿子以及女儿,一起逛了武汉颇负盛名的文青圣地——昙华林。 最开始听到这个地名的时候,因为“华”与“花”发音相近,且在诗经里面,“华”是“花”的通假字,所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大片昙花,以及成语“昙花一现”。及至问了儿子,又搜了百度,才知昙华林与昙花并无关联。 昙华林像是专门造出来供人排遣情怀的。挂满风铃的小店,色彩斑斓的画室,古朴幽静的书屋,闲适安逸的猫街;青砖瓦屋,幽静小巷,窄小深院,前朝光阴;汉服仕女,潮装少年,白发老翁,街头艺人……昙华林,就这样接纳和包容着一切。你来了,你就是这景中的人,人中的景。 昙华林是一个静与慢的世界。没有了大街上的车水马龙,人人都不自觉地,将讲话的声音降低了几度,行走也随之放慢了速度。人们以一种素颜的方式,来品咂老街的闲适与宁静。不需要谁提醒,人们都极其自然地无缝融合到这种静与慢的氛围中来。 青砖碧瓦的汉绣馆,几孔小窗,两扇木门,室内光线说不上明亮,却也绝不至于昏暗。女主人穿了素色衣裙,端坐屋内刺绣。偶有游客问起绣品价格,她便会轻盈地起身,及时予以回应。她的嘴角,总挂着微微的笑意。她好像并不急于将绣品售卖出去,她静立片刻,客人端详着汉绣,她端详着客人,如果客人没有继续交谈的意思,她又走回去,继续拿起针线。她给我的感觉是,她不是卖绣品的,而是在此展览绣品,展览汉绣技艺。有一阵子,我们围在她身旁,看她纤白的手,如何带动丝线上下翻飞。许是被围观得多了,她也并不以为意,依然低了头,专心刺绣。屋内靠墙的木架和房中央的展台上,摆满了各种花鸟人物以及风景图画绣品,颜色亮丽,有了它们,老屋便有了光辉,有了跳跃的生命力。 在一个小店门口,我们买了几瓶武汉二厂的汽水。价格比当下盛行的饮料贵出许多。为了体验老武汉的味道,我们还是每人要了一瓶。等我们慢悠悠喝完汽水,再将瓶子还回去,日头又斜了,夏日的暑气又退了几分。 一处阴凉的树荫下,有位长发浓须的街头画家,正对着一名白净的少年,沙沙地临摹肖像。他们的身旁,停满了围观的人群。我们也加入进去。画家坐在砖石围栏上,时而看看少年,时而拿起手中画笔,勾勾画画。只几分钟工夫,少年的轮廓便跃然纸上。我也在画家身旁的砖石上坐下来。瞅瞅马扎凳上的少年,再瞧瞧画架上的肖像,二者果然十分神似。画家的神情,始终专注于少年和画作,未有松懈;而少年,始终保持着同一姿势,等待着画作的最终完成。待少年道谢着从画家手中接过肖像画,围观的人群才慢慢散去。 在一间空无一人的书屋里,我一度恍惚。高大书架将幽深的书屋隔离出不同的功能空间。时光静谧,灯影重叠,这是一个时间的迷局吗?书屋的大厅内,排列着许多小木桌和坐凳,顶上吊着星星点点橘黄的灯光,颇有点咖啡茶座的意味。大厅最里面的书架前,有红绒带围起的方形舞台,舞台上摆放着高脚凳、立式话筒、谱架和各类乐器。据说晚上会有乐队演奏。入夜的书局,灯光璀璨,茶香幽然,人们一手握着饮品,一手捧着读本,在歌声乐声的浸润与茶香书香的熏染中,似读非读,似看非看,是何等的闲适安逸。此刻,我们只想消费时间,以及消磨不可回溯的光阴。 日已西斜,天色又暗了几分。我们在一间又一间充满文艺气息的小店里丈量岁月;在一件又一件工艺品中把玩时光。暗沉的暮色,跟随着我们的脚步,一起融入华灯里穿行。 长长的路,慢慢地走;深情的日子,浅浅地过。如此,生命中那些美好与易逝的章节,也就显得不那么匆忙了。 (原载于2022年8月19日《黄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