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孔子讲“君子以其所不能畏人”,有修养的君子看到圣贤人的榜样,他做不到,他敬畏、佩服人家,不会怀疑。“小人以其所不能不信人”,小人看到圣贤人的榜样,他自己做不到,“那个是神话,假的了。”怀疑别人,这都偏离了性德的了。
有一句格言说道:“造物所忌,曰刻曰巧。万类相感,以诚以忠。”《礼记》一开始就说“毋不敬”,对一切人都要恭敬。为什么?人家是父母所生?怎么可以不恭敬呢?不然让人家的父母家人多难受。再来,每一个人都有本善,都有明德,以后用功都可能成为圣贤,你怎么可以不恭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