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之声第333期(当女儿说要和男友过夜,看看这位家长怎么回答)

海燕之声第333期(当女儿说要和男友过夜,看看这位家长怎么回答)

2016-12-09    13'36''

主播: 明日重生

243 2

介绍:
感谢收听,期待你对本期节目的评论留言哦~ 你什么时候才能不撒谎:当女儿说要和男友过夜,看看这位家长怎么回答! 2016-12-07 NLP萨提亚亲子平台 内容:每天学习奇妙的亲子、两性及个人成长内容 关注:点标题下蓝字【NLP萨提亚亲子平台】 热文: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相互分享! 咨询:请加微信790604085 一个人什么时候会不撒谎? 答案很简单:在用不着撒谎的时候。 曾在8月推送过一篇文章《他不在家,咱俩去开房吧》,讲的是孩子不在家,夫妻重温约会桥段的暖心故事。 当时有读者在后台留言说,这样的标题过于暧昧,不适合我们公号,认为不仅从俗,而且低俗。(在此感恩这位读者的认真阅读和反馈。) 在生活中,你有这样的发现吗? 有些我们必须要经历的东西,我们却从未真正学习过,比如经营婚姻、比如做父母,更甚至是死亡和性,这些我们都必须要经历的事情,我们却从未学习过,不仅没有学习过,甚至还特意回避着! 今天小编又要推送一篇“俗”文。 什么是俗? 有些时候,俗才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去面对和经历的! 当有一天,我们的宝贝告诉你:我要去跟男(女)朋友开房了,你准备怎样回答他们? ——麦芽糖 作者:周冲 来源:周冲的影像声色(ID: fuck_your_dick) 记得有一次,我跟一个家长聊天,我就问她,我说:如果有一天,你女儿跟别的男生去宾馆开房,你会怎么办?结果对方听完之后就一直摇头,说:“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女儿那么乖,怎么可能会去跟别的男生开房呢?” 你看,好多中国家长在面对一些现实教育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面对,而是回避。可恰恰是我们的回避暴露了我们内心的恐惧,最终让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 你女儿又不是外星人,你凭什么认为她就一定不会跟别的男生出去开房呢?换句话说,就算她真的开房了,又能怎样呢? 我经常跟大家强调,说要相信孩子,其实相信孩子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随时准备接受最坏的结果 诚实是有条件的。一是自我的力量感,二是可预见的被宽容。 当对方给不了理解和包容,而自己又尚未强大到无视他人的态度,那么,人可能就会撒谎,或者逃避。 电影《完美陌生人》里,有一个这样的情节: 17岁的索菲娅赴男友的约会。这次约会非比一般,因为可能会发生性关系。而她还是处女。她向父亲告知了此事。 我想,对于任何父母来说,听闻这样的事情,如何面对和处理,都是一个考验。 粗暴阻止的话,很简单:不行,不可以去! 结果,女儿被粗暴阻止,控制生成,她要么自觉耻辱,要么生出叛逆之心。 道德审判的话,也很简单:你有点羞耻心好不好?这么小就想和男人睡……结果,女儿受伤,满心怨气,隔阂生成,再不会对父母坦诚任何心事。 而且,也不会为女儿在“去与不去”的选择中,产生任何积极的作用。 放任自流的话,同样很简单:你的事我不管,自己看着办……结果,女儿觉得不被重视,自然就去睡了。 这些,都不是处理这个棘手问题的良策。 索菲娅的父亲却做得很好。 当他和朋友正在家庭聚会。 过程中,索菲娅给父亲打来电话。 父亲:嗨,亲爱的,你还好吗? 索菲娅:嗨,爸爸,我挺好的。现在方便说话吗? 父亲:当然,你说吧。  索菲娅:我不知道要怎么开口,格雷戈里奥的父母不在家,然后他叫我……去他家过夜……爸爸,你在听吗? 父亲自始至终都很温和,没有暴怒,没有审判,没有指责。 他说:嗯,然后你说什么? 索菲娅:我不知道,但是我想去……可我没想到是今晚。如果我不去的话,他可能会不高兴。我该怎么做? 父亲继续温柔地说:不要因为他不高兴而去他家,这不该是唯一的理由。 索菲娅:这当然不是。 父亲:而且你别指望我能多支持你去。 索菲娅:别这样,爸爸。  父亲: 我要说的是,这是你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刻,是你会铭记一生的事情。不仅是你明天和朋友聊天的谈资,如果你以后想起,无论何时回想起来,这件事都会让你嘴角带笑的话,你就去做吧! 但如果你并不这么认为,或者不太确定,那就忘掉它吧!因为你还有大把的时间。 多么理性而温暖。不得不说,这真是最为明智而温柔的应对。身为心理医生的母亲,也对父亲说:你处理得非常好。 但索菲娅,却不会对母亲说这些。因为,假如她听了之后,“不听解释,只会发脾气。”  她的心事,只会对一个不审判她的人袒露。她的诚实,也只会给予一个理解她的人。 当对方给不了理解和包容,而自己又尚未强大到无视他人的态度,那么,她就会撒谎,或者逃避。在这一点上,想必大家都有体会。 小时候,和同学打架,一身是伤。 回家后,父亲问:“怎么回事?” 你会说:“摔了一跤。” 因为,如果说出真相,等待你的,一定是更难堪的羞辱和责罚。 作业本用完了,你会撒谎:“学校要交练习册的钱,20块……”因为,如果你以自己的诉求为理由,向父母要钱,他们从来不给。 考试考了不及格,你会把试卷扔了。 回家对父母说:“还不错,70多分。” 因为说出真相的代价太大。 当一个人选择是否去说谎的时候,其实已经在潜意识内做出判断了: 诚实=源源不断的审判+难以忍受的抱怨。 撒谎=大概率的平静+可能的好处。 诚实是有条件的:一是自我的力量感,二是可预见的被宽容。 自我有力量,能对过错完全负责,他会选择诚实。可预见被宽容,代价不会太大,他也会选择诚实。 如果这两者都缺失,撒谎,就成了一种自我防卫。 这不是简单的道德教育能解决的问题。 如果过度要求孩子保持诚实,生硬地宣扬“诚实是美德”、“诚实是为人之本”,往往会造就一个“更不诚实”的孩子,他会用更加隐秘的、迂回曲折的、费尽心思的方法来对付家长,隐瞒真相。 长此以往,对他自己,也会不诚实。 根源在哪儿?就是孩子和你身上。你要足够理解,他要自由长大。当你因他的谎言愤怒时,请一定要问问自己:如果他诚实,你会给他的诚实以活路吗? 如果没有,那么,你只是在控制。这种控制里,没有尊重,没有理解,只有“你必须听我的话,按我的来”,以及对失控的恐惧。 这些,都与真正的爱背道而驰。 柴静的《看见》里,有一句很棒的话: 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吗?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的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在一个充满尊重与爱的家庭里,每一个孩子,才能自由成长,让内在的精神胚胎,生长出独属于他的精彩未来。 一个人什么时候会不撒谎? 答案很简单:在用不着撒谎的时候。 就比如《完美陌生人》里的索菲娅。她不对父亲说谎,因为不需要。她知道,父亲是能理解自己的。 不会粗暴控制; 不会道德审判; 不会放任自流。 不论自己成长成什么样儿,他都能给予自己理智又温暖的支撑。 因此,许多人看了此片后,都会感叹说:有这样的父亲,才算真正被命运厚待,生命才会真正自由地绽放,充满奇迹,充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