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之声第334期(美国家长这样惩罚熊孩子,值得学习)

海燕之声第334期(美国家长这样惩罚熊孩子,值得学习)

2016-12-12    26'32''

主播: 明日重生

200 4

介绍:
感谢收听,期待你对本期节目的评论留言哦~ 美国家长这样惩罚熊孩子,值得学习 2016-12-09 吴月波 在记忆中,如果小朋友不听话或耍小脾气,再甚者违抗爸爸妈妈的指令,一般来说,都会是被批评一通或挨一顿打,这也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中国式教育传统。但在美国,这种方法不但不可取,而且很多时候,家长还会因此而被贯上“虐童”的罪名,情节严重的可能还会触犯相关法律。 那么,美国的家长们以何种方式来管教孩子? 看过美国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的家长,都见过这一幕:孩子淘气、不讲理、发脾气,父母常对他们说“现在,回你的房间去!” 孩子听到这句话,就算再不甘心、懊恼、气愤,也会终止自己的不良行为,去自己的房间里待着。 看到这里,我们的家长可能不会理解: 孩子犯了错,不惩罚,不教育,让他回自己的房间有什么用? 美国的小孩,为什么听到“回你的房间去”这句话,不管多生气,都会乖乖照做? 这就是美国家长“计时隔离”(Time Out)教育方式的独到之处。一般来说,90%以上的美国家庭都会采取Time-Out(计时隔离)的方法。 “计时隔离”,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比如发脾气、骂人、抢东西,家长会要求他暂停手上的活动,独自一人冷静一会儿,再寻找解决方案。 在家庭里,父母会说“回你的房间去”;在学校里场地有限,老师就在教室里布置个角落,做为孩子们“计时隔离”的场所。 计时隔离椅椅子上写着:“现在,请想想你自己的行为。不过别忘了,我爱你。” 就算孩子因为不良行为被限制行动,也不忘提醒他自己仍是被爱的。 这让孩子有时间冷静思考,也不会因大人的脾气感到恐惧。  关于神奇”Time Out”的教育方法详解: 1让孩子冷静而非惩罚 Time-Out(计时隔离),看似是孤立孩子、站墙角的一种惩罚方式,但实际上Time-Out的真含义并不是惩罚,而是利用这个机会让正在顽皮或耍脾气的小朋友冷静一下。 计时隔离虽说不是惩罚,但也是让孩子站墙角的一种方式,这关于墙角的选择,还是有一定学问的,一定是要在一个安静无聊的角落(没有电视、没有音乐),而且又要在爸爸或妈妈的视线范围之内;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关黑屋,或将孩子置于一个陌生的角落。 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产生恐惧的心理和情绪,不但不利于他们冷静下来,而且对于日后的身心发展都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2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 计时隔离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而是根据孩子年龄不同、内心冷静和平静下来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一般来说,几岁的孩子就隔离几分钟。 比如,小朋友现在满两周岁了,那么对其的隔离就最好不要超过两分钟,当然也不要短于一分钟,否则是起不到效果的。 3罚站前先提出警告 作为家长,在孩子“罚站”前一定要先对其提出警告,而且一定要告诉其为什么要“罚站”,比如说有一次小朋友哭哭闹闹地不想吃饭、只想玩,而且还不让爸爸吃饭,于是妈妈便告诉孩子,“你自己不吃饭可以,但爸爸妈妈要吃饭,你如果再不让爸爸吃饭,妈妈就要罚站啦!”这是对于孩子的一种警告,别说,不愿意“受罚”的小朋友还真听话,立马乖乖地自己一边玩去了。 事先提出警告可以起到两个作用: 1.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己行为的后果将是什么 2.也可以制止孩子行为的继续进行 4结束隔离后再讲道理 如前文所说到计时隔离是一种“让孩子冷静而非惩罚”的方式,因此先冷静下来,下一步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对其讲道理,告诉孩子为什么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今后应该如何改正。 如果不给孩子先冷静下来的机会,这讲道理完全是白费功夫,他们是根本听不进去的。 5家长心态语气要平和 不管是“罚站”前还是“罚站”后,家长的态度一定要平和,而不要对孩子大叫大嚷,因为家长的大叫大嚷会给孩子一种错觉,让他们认为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本末倒置地认为计时隔离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计时隔离时间一到,即使孩子不认错,也应该结束;而且如果孩子表现好,主动认错,那么家长还应该给予一定的口头表扬或肯定,毕竟这计时隔离也不是对孩子的惩罚嘛! 6频繁使用效果并不佳 有的家长认为,计时隔离的效果如此之好,那么孩子犯错误或不听话,就可以采取此方法,那就大错特错了。 任何一种“惩罚”方式,如果对孩子频繁使用的话,都会使孩子产生一种习以为常的感觉,而且有些孩子甚至还会有如此想法,“不就是Time-Out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因此频繁使用的效果并不好,家长一定要视情况而定地采取计时隔离,让孩子真正明白和理解自己犯了错误或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 7坚持同一人开始结束 有的妈妈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正在气头上呢,孩子罚站,我不愿意理他,时间到了让爸爸去结束,这也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在此用“一人做事一人当”应该不为过,如果是妈妈开始的计时隔离,那么一定要妈妈告诉孩子“时间到了,计时隔离结束了”,而不是中途换人,请爸爸来善后。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坚持同一人开始、同一人结束、中途不要换人。  这种”TimeOut”的教育方法,到底效果如何?它有没有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 一位在美国生活过多年的中国妈妈,被“计时隔离”的神奇效果震惊,听听她怎么说这种教育方法的好处: 在美国,打骂孩子都属于违法。你一怒之下扇了孩子一巴掌或者狠打了孩子一通屁股被别人知道了,你就有可能在第二天失去了对孩子的监护权,孩子会被送到福利院收养,而你也可能会因虐童罪而被送进监狱。 甚至你的孩子如果在幼儿园随口说了一句“昨天我爸爸打我了”之类的话,警察也会马上找上门来。在中国的小巷里常常见到的父母拿着鸡毛扫打孩子的现象,在美国的公共场合是不可能见到的。 中国有两句老话叫“棍棒之下出孝子”和“不打不成器”,似乎教育手段上离不开“打”字。 的确,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让父母气愤难耐甚至束手无策的时候。 教育孩子需要奖励与惩罚手段并行,惩罚也是教育过程中让孩子认识错误必须的一种手段。 那在不能打孩子的美国,父母们是用什么手段进行惩罚教育的? 在这几年接触了很多美国家长和他们的教育方式,总结了他们的惩罚方法,可以简单归结为以下两点:“Time Out”和“TimeLimit”,也就是“独处”和“限时”。 孩子打架时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带宽宽到好友梅丽莎家里玩,梅丽莎有三个孩子,分别是4岁、两岁半和一岁。两岁半的女儿汉娜正处于第一阶段的叛逆期,在美国被称为“Terrible Two”(“糟糕的两岁”),常常会大发脾气乱扔东西,或者在争抢玩具时咬人。有一次大家一起玩的时候,汉娜把过来一起玩的妹妹推到了,还狠狠地在妹妹的手臂上咬了一口,妹妹痛得哇哇大哭。 梅丽莎闻讯从厨房出来,一看汉娜咬了妹妹,二话没说把她抱起来,把她放到楼梯上去并说:“You need to time out!”(你得独处了/你不能再玩了)。 汉娜在楼梯上坐着,也哇哇大哭。其实她可以自己下来继续玩,但她并没有那样做,而是一直坐在那里哭,而梅丽莎则继续在厨房忙碌,并没有理会大哭的汉娜。哭了约十分钟,汉娜终于不哭了,这时候梅丽莎才走过来,问汉娜知不知道自己什么事做错了,汉娜点点头说不应该咬妹妹,梅丽莎表扬她勇于承认错误,然后给她讲了一通道理,便把她从楼梯上抱下来亲吻了一下,汉娜便又欢天喜地地跟妹妹玩去了。 孩子不遵守承诺时 邻居家有一个10岁的男孩凯德,长得不但俊俏,且彬彬有礼十分懂事,对比他小的孩子也十分照顾,常常牵着宽宽的手带着宽宽玩。有时凯德想把宽宽抱起来,他会先跑过来问我是否允许他抱宽宽,征得我的同意后才去抱宽宽玩各种游戏。 我非常喜欢凯德,一直想知道他的父母是如何把他教育得这么好的。有一次去小区游泳池游泳,刚好凯德的父母也在,我向凯德的妈妈征询她是如何培养凯德的,她说她对孩子向来是说一不二。 其时正好凯德在与朋友玩水,兴奋起来他直接就从不允许跳水的区域往水里插进去。凯德的妈妈看见了,提醒了他一句,结果没几分钟凯德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凯德的妈妈把脸一黑,让凯德马上上岸来。凯德上岸后,妈妈指着旁边的一棵树,要求他坐在树下10分钟不允许再到水里去。凯德虽有不快,但也乖乖地坐在树下,等10分钟过去后,妈妈才允许他重新到水里去,且凯德也从此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孩子贪玩不回家时 在小区的儿童游乐场常有这样的现象,孩子们常常会玩得很高兴,该到回家的时间了也不愿意回家,无论家长怎样催促也不肯离开。美国妈妈大多不会不断地唠叨催促,而是直接跟孩子们说:“孩子们,再玩五分钟就回家!”通常这时孩子们会赶紧找自己喜欢的项目玩,五分钟过后,妈妈一声令下,大家便都乖乖跟着回家了。 我开始觉得很惊讶想知道这些妈妈是如何做到让孩子这么听话的,因为有时我让宽宽回家,他也会要求继续玩而不愿意离开。后来我也会跟宽宽商量说“再玩5分钟就回家好吗?”宽宽没有时间观念,通常会满口答应。但等5分钟过后,他就会耍赖说“还要玩”。我想要让孩子说话算数首先得自己说话算数,于是不管他如何哭闹扯着他就走,即便他乱踢乱蹬哭成泪人也不理会。结果就这样两三次后,以后我每次给宽宽做什么事情限时,如洗澡玩水限时,该去睡觉限时等,他都会乖乖地在我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从此不再用哭闹跟我对抗了。  家长做到说话算数 玩是孩子最热爱的事,剥夺玩的权利来作为惩罚手段,的确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孩子下次也容易吸取教训。但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因为孩子总是会跟大人对抗的,且孩子总是很会察言观色,如果他一直哭闹家长就心软下来,或者嫌烦而满足孩子的要求,又或者因为孩子不理会自己的斥责而作罢,破坏了自己订立的规则,那孩子下次遇事就会用同样的手段来对付家长。要有效做到“Time out”和“Time Limit”,必须要从婴儿期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