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109
魏风3
◎园有桃◎
园有桃,其实之殽。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我知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桃◎疑难字注音版
园有桃,其实之殽yáo。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jī,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hé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我知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jī?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hé亦勿思。
译文
园子里的树上结满了鲜桃,那些甜美的果实可吃个饱。但我内心里充满忧伤情怀,低唱着伤心曲浅吟着歌谣。那些不理解我痛苦的人啊,肯定说我书呆子清高孤傲。这些通达之人说的很对啊,但请你告诉我怎么办为好?我内心里无尽的忧伤情怀,普天下之人你们谁能知道!你们谁能真正理解我心啊,我还是不要空自伤怀的好!
园子里的小枣树枝繁叶茂,那些鲜美的果实可吃个饱。但我内心里充满忧伤情怀,姑且到广袤田里转悠一遭。那些不理解我痛苦的人啊,肯定说我书呆子是大傻冒。这些通达之人说的很对啊,但请你告诉我怎么办才好?我内心里无尽的忧伤情怀,普天下之人你们谁能知道!你们谁能真正理解我心啊,我还是不要空自伤怀的好!
注释:
之: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作用,无实义。
殽yáo,通“肴”,鱼肉类的荤菜。
歌、谣:有乐调配唱的叫作歌,没有乐调配唱的叫做谣。
士:古代对知识分子或下层官吏的称呼。
也:句中助词。
彼人:那人,指执政者。
是:对,正确。
子:你,即作者。
何其jī:为什么。其,语气词,表疑问。
盖(hé):通“盍”,何不。
亦:作语助词。
棘:指酸枣。
聊:姑且。
行国:离开城邑,周游国中。“国”与“野”相对,指城邑。
罔极:无极,无穷尽,无边际。
【赏析】
对本诗内涵的解读,首先依托于抒情主人公的界定,诗中“谓我士也骄”点明主人公是一位“士”,他说别人称其为“士”,自己又未更正,可见并无异议。但是,“士”的含义纷纭难辨,因此,应当联系诗作进行推断。通读此诗,加之想象,可以推断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如下:主人公对国家担忧、不满,但没人理解他,还指责其高傲、反复无常,在忧愤无法排遣时,他只得长歌当哭,最后在无可奈何中,他“聊以行国”,置一切于不顾。因此,从诗的内容和情调判断,主人公当是士人阶层,但怀才不遇,不禁忧时伤己、作诗排遣。
诗中的士人忧郁不已,他借歌唱、出行排遣忧闷。没人了解他,还说他“骄”“罔极”。他为何忧得这样如病如狂,原来他与“彼人”有了矛盾,“彼人”是谁?从他本人是个“士”,又忧得无可奈何的情况来看,“彼人”当是贵族统治者,这个士人可能是较有正义感而遭到排挤、打击的,没有人理解他,他苦闷彷徨。“士”在春秋时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有的有食田,有的以俸禄为生,他们是最低级的贵族阶层,因此,这首诗反映了贵族统治者之间的日益加深的矛盾,有识者的忧怨挽救不了贵族统治阶级日趋衰败没落的命运。
《园有桃》是较早的自由诗,描写不得志的士人之生活境遇和心理状态。他自得其是然而无人可诉,空怀报国之志却落为庸人笑柄,结尾“盖亦勿思”,道出了无可奈何、自欺欺人的消极避世态度,他最终蹉跎岁月,郁郁寡欢。诗中表现出的爱国感情和忧愤情绪与《离骚》是相同的,屈原对故国深深眷恋,日日担忧,最终难以承受“独醒”的艰难,选择了汨罗江,本诗作者则是勉力自持,努力忘却这无尽的烦恼,然而,诗人的忧愤之情却无穷无尽,难以排遣,只得自欺欺人、空言忘却。
本诗句式以充分表达愤慨情绪为先,不避讳参差错落。押韵方面,前六句在一、二、四、六句末,后六句韵脚转换,押在八、九、十、十一、十二句末,和谐中有跌宕和转折,避免了通篇一韵的单调,使得篇什充满力度和层次之感。两章文字相似,前六句只有八个字不同,后六句完全重复,回环复沓,并且十、十一两句重复,显得哀思绵延,给人以“欲说还休”的惆怅,风格消沉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