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2016年01月05日
背景:最近,一名时髦女子在上海地铁啃凤爪、飙脏话的新闻,火爆网络。此女能火,并不意外。细看相关信息,随地吐骨头,侵犯了近年来上海屡屡出现的地铁文明线;破口大骂老人,冒犯了传统价值观;最后,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则是因其引爆了“外地人”这个话题。
新京报发表胡涵的观点:网友翻出一张三年前的微博截图:一个疑似为凤爪女的乘客坐在地铁上大啃鸡爪。随后显示此女为“外地人”的更多细节被扒出来:2012年,当事女子疑似参加过某相亲节目,在节目中,作为湖北人的她自称上海人。有人质疑凤爪女涉嫌炒作,从现场视频、截图再到相亲节目,这种猛料迭出的节奏感的确熟悉。倘若真是炒作,只能说是一次精明的营销策划:它准确捕捉到了社会潜藏的这根情绪对立的敏感线,并有节奏地不断撩拨。如果事后果真被证实为炒作,公众也不必有受骗感。毕竟将一起小小的地铁摩擦上升为舆论事件的,正是一些义愤填膺的网友。他们时常将人群标签化,再进行一场看不到结论的口水战。如果去掉外地人的标签:一个人在地铁里啃鸡爪,这只是微不足道的个案。事实上,随着这几年公众素质的提升,以往诸多令人瞠目结舌的地铁不文明问题已经好转很多,现场视频中,围观者也显然对不文明现象多有反感。其实,真正应该反思的是,一只触发对立情绪的鸡爪为何会被整整啃了三年?一起小闹剧居然能变成全民热议话题,我们该反问的是,一座城市的文明度,在这三年里提高了多少?
小蒋随想:自1843年开埠以来,上海已走过173个年头,来自中国各地乃至国外的移民为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也被视为海派文化的精髓。虽然有着上述历史与文化背景,但对某些上海人的“傲娇”与自我感觉“高人一等”,一些领教过的“外地人”还是会皱眉头。女子在上海地铁啃凤爪、随地吐骨头、飙脏话,不文明显而易见。根据网上“柯南”们的分析,这事可能是重复性的、有预谋的炒作。既然如此,犯得着让在上海的“外地人”躺枪吗?或者说,该女子可能就是要挑起事端,顺着她的矛头“喷”岂不正中其下怀?自我感觉文明的人与成心撒泼者较劲,既降低了自身的格调,又暴露出某种伪文明。不只是上海,前段时间北京地铁上一位母亲给孩子哺乳也曾掀起波澜。“这里是北京的地铁之上,不是你们村的公交车”同样显露出傲慢与偏见。都是发生在地铁上的事儿,北京的“哺乳门”更多是出于当事妈妈的不得已,上海的“凤爪女”则涉嫌挑事炒作,性质虽有不同,却都触发了大城市的“文明神经”。缺乏理性与包容、自我感觉太良好、动辄吐槽外地人,与文明的本质契合吗?
刚才您听到的人民网的评论,题目是:“上海地铁凤爪女”挑逗大城市文明之痒。收听北江之声新闻评论,评析热点事件,分享思想与知识的火花,助推社会建设。如果您觉得有点意思,您就点个赞,如果能够点击订阅,那就可以更多地和我一起学习分享了,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