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第三》21-26

论语《八佾第三》21-26

2023-12-18    06'04''

主播: zkm🍘一路同行

235 1

介绍:
朱康美  2023  12  11 诵读《论语》第16天 八佾第三 6则  21-26 【原文】           2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丽lì],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岁suì] 事/不谏[见jiàn],既往/不咎[就jiù]。”            2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 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社shè],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邦君/树塞[sè]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位)/两君之好,有反坫[电diàn],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23、子语[玉yù]鲁大[太tài]师乐[月yuè],曰:“乐[yuè]其可知也。始作,翕[西xī]如也;从[纵zòng]之,纯如也,皦[j脚iǎo]如也,绎[义yì]如也,以成。”              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 曰:“二三子,何患于/丧[sàng]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维)木铎[夺duó]。”            25、子/谓《韶》[勺sháo]:“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26、 子曰:“居上不宽,为[维wéi]礼不敬,临丧[sāng]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释义】          21、鲁哀公问宰我,社稷坛应栽什么树,宰我回答:“夏代用松树,商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用栗木的意思就是:使百姓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成的事不用再解释,过去的事不能再劝阻,从前种种/也不必/再追究责备了。”            22、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小呀!”有人问:“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府第,在政治制度上不能做到扼(饿)要/统筹,因人设官不简化,怎么谈得上节俭呢?”又问:“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的宫殿门前/设立照壁,管仲在府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设宴招待贵宾,在堂上设有/放置酒杯的土台,管仲待客也有这样的土台。如果说管仲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           23、孔子对鲁国乐官/谈论演奏音乐的道理说:“音乐是可以了解的:开始演奏时,众音/陆续出现,显得活泼热烈,发展下去,众音和谐而单纯,节奏清晰而明亮,旋律/连绵而往复,然后/一曲告终。”            24、仪城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来到这里,我/从没有/不与他相见的。”孔子的学生带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不必为老师失去官职而忧虑,天下无道的时间已经很久了,上天将把你们的老师/作为传播正道的圣人。”             25、 孔子讲到“韶(勺)”乐时说:“韶乐优美极了,并且/善得/无以复加。”谈到“武”乐时说:“武乐优美极了,但尚未/善得/无以复加。”            26、孔子说:“居于高位的人,待下/不能宽宏大量,行礼时没有恭敬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个人理解】          宽厚知礼是个人修行,也是社会风气,更是中国文化的思想精神;         能以未来的善行/补救过往的错误,也是儒家所推崇的。   【成语】            既往不咎  (就)            尽善尽美   【解释】     管仲:即/管夷吾(无),齐国大夫,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初期的霸主。孔子对管仲可以说是推崇备至。“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但在此章也对他的一些行为进行严肃批判。    木铎(夺):木舌/铜铃,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注意,故/用以宣扬教化。另有金铎(金舌铜铃),用于军事作战。  “韶(勺)”是舜(顺)时的乐曲,歌咏舜的德治教化;“武”是周初的乐曲,歌咏周武王/安定天下;美是指歌舞创作和演出,善是指乐曲所描绘的人物与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