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行为本身具备快乐

积极的行为本身具备快乐

2022-01-10    05'47''

主播: 珠家小院

232 0

介绍:
积极的行为本身具备快乐 有人问我,你写这些有关信仰和终极超越的小说,到底是为了改变自己,还是为了改变世界?我告诉他们,我最主要的是享受快乐。 人类所有行为的目的都是快乐,人类创造出文学、科技、艺术等等一切,也都是为了两个字,快乐——人类本身的快乐。当一种文化所崇尚的快乐不用任何人为之付出代价,能让每个人都快乐的时候,它就是优秀文化。好多宗教都是这样的。当然,如果有一些宗教为了自己的快乐而让别的教徒不快乐——比如十字军东征时对异教徒的屠杀——就是一种罪恶,而绝不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快乐。所以,只有自己尝到这种快乐,并且让世界上所有人都能体会到这种快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享受到这种快乐的时候,才是佛教所提倡的利益众生。 关于这一点,也有人说,一旦作家描写当下具有现实意义的一些东西,比如接触到老百姓的苦难时,他就很可能会变得不快乐。的确,老百姓所承受的苦痛,是让人感到非常无奈,也极为痛苦的,但是对于作家来说,痛苦的同时他仍然非常快乐。因为,当一个作家目睹了人类的苦难,同时又发现了一种改变它的可能时,这种可能本身就会让作家感到非常快乐。 所以,智者的所谓痛苦,仅仅是对世人的悲悯。而且,即使在悲悯的时候,智者仍然明白,苦难也罢,顺境也罢,都是因缘和合之物,很快就会过去,无须执著。因此,相较于沉浸在悲情当中,他更愿意用实际行为来利众——或传播一种让人超越苦难、快乐明白的真理,或尝试改变他人的境遇。积极的行为是快乐的原因之一,假如你没有行为上的积极,有的仅仅是一些想法,那么无论你想得再多,也无法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比如说,丛飞在为了帮孩子上学而卖唱的时候,即使饱受疾病的折磨,也仍然是快乐的,因为他的生命中充满了积极的、向善的行为,这种行为能够改变发生在他人身上的悲剧,那么这种行为本身就会给他带来巨大的快乐和满足。 在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我们说大话了,它需要的是实际行动,需要的是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哪怕一丁点的帮助。所以,所有掌握主流话语权的人和媒体,都不应该对善行指手画脚、冷嘲热讽。因为,假如一个人一旦行善就要受到社会舆论的揣测和攻击,谁还敢贸然向社会伸出援手呢?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畏惧舆论而不敢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受到伤害的难道不是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吗?人人都为社会的冷漠而感到痛心,但这个冷漠的社会现状又是因何形成的呢?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