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周国平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备的。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
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想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了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有的人只是习惯于与别人共处,和别人说话,自己对自己无话可说,一旦独处就难受得要命;这样人终究是肤浅的。人必须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自己与自己交流,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一个较有深度的内心世界。
托尔斯泰在谈到独处和交往的区别时说:“你要使自己的更改适合整体,适合一切的源,而不是适合部分,不是适合人群。”
对于一个人来说,独处和交往均属必需。但是,独处更本质,因为在独处时,人是直接面对世界的整体,面对万物之源的。相反,在交往时,人却只是面对部分,面对过程的片断。人群聚焦之处,只有凡人锁事,过眼烟云,没有上帝和永恒。
也许可以说,独处是时间性的,交往是空间性的。
在舞曲和欢笑声中,我思索人生,在深思和独处中,我享受人生。有的人只有在沸腾的盗版中才能辩认他的自我。有的人却只有在宁静独处中才能辨认他的自我。
人们常常误认为,那些热心于社会交际的人士是一些慷慨之士,泰戈尔说得好,他们只是在挥霍,还是在奉献,而挥霍者往往缺乏真正的慷慨。
那么,挥霍与慷慨的区别在哪里呢?我想是这样的:挥霍是把自己不珍惜的东西拿出来,慷慨是把自己珍惜的东西拿出来。
社交场上的热心人正是这样,我们不觉得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心情有什么价值,所以毫不在乎地把它们挥霍掉。相反,一个珍惜生命的人必定宁愿在孤独中从事创造,然后把最好的果实奉献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