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化版圣诞节”也是文化盛宴
【从来没有给标题写过蓝字分析,今天要特别一赞,我要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圣诞节!如果觉得耳目一新,别忘记给我点赞~】
圣诞节将至,《华盛顿邮报》等西方媒体认为,圣诞节等西方节日虽然在中国愈来愈受欢迎,但也越来越有中国特色,与西方侧重家庭团聚和宗教氛围的圣诞主旨相去甚远。西方的圣诞节已成了“汉化版圣诞节”。
【第一段:不要总想着“我认为”,学会援引别人的观点,让权威替你说话,当然这在于你平时对于权威说了什么多做积累。我最讨厌别人说我什么文笔好,因为世上没有天生的文笔好,只有更用功、懂得多。】
圣诞节被中国的年轻人改造成了“中国式的狂欢节、乐呵节、浪漫节”,富有中国特色的“减压阀”和“情绪调节阀”,在文化全球大同的趋势下,打造更多富有民族特色、本土特色的“汉化版洋节日”,同样也体现了汉文化、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所在。
【第二段:你以为我要说洋节冲击中华文化?你以为我要说我国对于传统文化保护不到位?对不起,那种随大流的傻事我才不做呢,因为我要超对手十分~】
时下的中国已经进入“压力中国”、“快中国”,焦虑,压抑,高房价等让不少人心有疲惫和倦怠,他们当然想借助于节日,纾(shu)解情绪、调节心理。而传统节日多太严肃,不苟(gou)言笑,缺乏妙趣和轻松,作为舶来品的圣诞节,圣诞树上灯光闪烁、教堂里的颂歌、巧克力等,恰恰迎合和满足了我们“浪漫和轻松的饥渴”,圣诞节就成了他们的“文化改造对象”,让洋节日和自我精神发展需要、时代需要,完成了亲密对接。
【第三段:“崇洋媚外”和“文化改造”,人与人之间观点的差异事实上体现了其价值观、历史观、文化观,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说面试不是考口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圣诞节初入中国,不少人忧心忡忡,害怕下一代会被圣诞节等洋节日“收买”,加剧传统文化的流逝。但从今天的现实来看,还是多虑了,因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善于包容,成就了今天的中华文化。洋节日根本撼动不了传统节日的“霸主地位”,而只能被“改编”、“汉化”。
【第四段:抱着老祖宗的遗产做大国梦的人们醒醒吧,这一段告诉你什么才是大国胸怀,什么才是文化自信~】
反过来说,同样有更多 “世界性的中国节”出现,比如美国拉斯维加斯和法国巴黎的春节大游行,不仅是华侨华人的一件大事,也成了当地居民期盼的一个节日。优秀的文化注定走向世界,受到不同肤色人的拥戴和欢迎。——“汉化版圣诞节”也正有这种积极的文化交融和世界融合,凸显当下的中国,发展胸怀日益开放、日益包容、日益广阔。
【第五段:正反两个方面,国内外两个方面,人为什么会喜欢倒立,因为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世界会变得不一样,生活也是。】
所以,为了快乐发展的需要,为了幸福发展的需要,为着和谐发展的需要,今天,让我们为“汉化版圣诞节”也说一声“大声支持”!对激情狂欢的中国年轻人多一些深情的理解认同!让洋节日也成为中国和谐发展、幸福发展的“本土性推动力”,让国家在中西文化交融中,得到快乐、持久、和谐、包容的发展。
【第六段:为……说一声“大声支持”,有没有学会这个观点表述的方法,在写作中“”这种符号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的,想用你就用一用。】
当然,洋节虽好也不要忘记传统节日哦,赋予每一个节日民族内涵,需要我们更深的理解中华传统文化。
【第七段:再个性的答案都需要一个传统的结尾,这就是不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