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精神叫专一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韩非子》中的这一名句,现代科学也给出了解释,即大脑两半球的连接机制无法同时向左右手分别传达“画圆”和“画方”的命令。无数事实表明,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相反,只要专一,精卫可填海,愚公能移山。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如果不熟悉,马上去翻一翻《射雕英雄传》吧!谁说看武侠小说写不出好作文的!)
屠呦呦就是滴水穿石的典型。55年里,除参加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无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为了不影响研究,她把孩子交给母亲抚养,即便得了中毒性肝炎也还在充满乙醚(mi)气味环境下工作;从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中提取,经历了190次失败,最终提取了关乎上百万生命的青蒿(hao)素。屠呦呦的事业轨迹,仿佛在提醒人们,无论是拉斯克奖,还是诺贝尔奖,都只是评价手段,最重要的是专一地做好专业的事。
(又是屠呦呦的例子!!还记得为啥要举这个例子不?还记得上次见到这个例子是啥时候不?啥,不知道?? 那就自!己!查!)
诚然,“不专则不能”,但为什么一些人跨界照样成功?秘诀无他,还是专一。专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而专一则是一种精神状态。如果说专业是身体上的不同器官,那么专一就是流动其中的血液。科学界巨星“三钱”之一钱伟长,在应用数学、弹性力学、中文信息学等领域都有重要成就,被人戏称为“万能科学家”。钱老不管做什么研究,都非常专一,不弛于空想,不骛(wu)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精神干事,则功业可就。从这个意义上讲,因为专一,所以专业。
(你看,上一段从正面的例子讲述了专一,这个例子呢?从正面的另一个角度又讲了专一!这样的论述,写法,就很立体,就不枯燥。千万不能写东西的时候平铺直叙一条线,逮住一个话题不分段讲个没完没了~~那样你女朋友也受不了你的…)
然而,尽管跨界不是成功阻碍,但要清楚什么是自己的正业。不务正业,不仅不会成功,反而贻(yi)害无穷。明熹(xi)宗朱由校不专心治国,痴迷木匠,技艺堪比巧匠,却误国害民。现实中亦有不少这样的人。有一所医院的骨科专家,自担任院长之后,便心有旁骛,热衷搞房地产,医院不断拓展地盘,扩大规模,而急诊、门诊的服务质量,不进反退,病人及家属怨声载道。院长关注点转移,下属也开始仿效——你不务正业,我亦不必专注于此。许多教训表明,在其位不谋其政,却将精力用于怎么升官、怎么发财、怎么享乐,终必误人误己。
(好啦,正面的两个例子讲完,接下来该从哪里讲了呢?那必然是反面例子呗!而且,细心的你们…估计只顾着看热闹了,谁能告诉我,这段在事例论证的时候,先阐述了…后阐述了…呢?资道不,举例子,也是有技巧的哦!)
荀子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许多禀赋很好的人,不屑为“蚓”,向往威武之“蟹”,在最青春的年华,将大量的时间、心力耗费在名、权、利的执着上,事业偏轨,难有大成,殊为憾事。寄心于旁骛,或有短暂的满足,却终会在迷途中迷失。诚如屠呦呦答记者时所言:“我觉得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但愿一语能惊醒那些迷途之人。
(整天有人说不会写,不会写,那你看看这段的写法~ 荀子的话,有没有似曾相识?引用古文后,是撇下不管另起炉灶开始讲别的,还是做了详细的解释?后面又用了屠呦呦,是不是和前文做了…那个叫啥??来,跟我念 hu ying~~)
在浮华喧嚣的环境下,专一往往体现为一种定力、自制力、免疫力,乃至挫折承受力。有专一精神打底,在人生和事业的路途上,即便仍然可能面临失败,但至少能拥有内心真正的平静,享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
(结尾强调很多次,一定要短小精悍,看看人家,怎么写的~!有没有总结概括文意,有没有呼应题目,有没有… 对吧!你懂的~~)
好句辣么多,我只记一句:荀子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我只希望…当年教大家语文的体育老师比较负责,如果你对这句话没印象…那就赶紧背!!速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