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共读13】《消费社会》:娱乐至死的消费社会
好书共读,分享感悟。
今天是【听书共读】栏目第13天,我们一起阅读《消费社会》。
本期主题分享:娱乐至死的消费社会
文摘:
1.他们消费着:他们在仪式般形式下消费曾经是所史事实而又被牵强附会为传说的事物。历史上, 这种过程被称作复辟,这是一种否认历史和对先前范例进行物种不变论复兴的过程。
2.透过大众传播我们已经看到,各类新闻中的伪善煽情都用种种灾难符号(死亡、凶杀、强暴、革命)作为反衬来颂扬日常生活的宁静。而符号的这种冗长煽情随处可见:对青春和耄耋的称颂 、为贵族婚礼而激动不已的头版头条、对身体和性,进行歌颂的大众传媒——无论何处,人们都參与了对某些结构的历史性分解活动,即在消费符号下以某种方式同时庆祝着真实自我之消失和漫画般自我之复活。家庭在解体吗? 那么人们便歌颂家庭。孩子们再也不是孩子了? 那么人们便将童年神圣化。老人们很孤独、被离弃? 人们就一致对老年人表示同情。还有更为明显的是:身体功能越是衰退,越是受到城市、职业、官僚等控制和束缚系统的围困,人们就越是对身体进行赞美。
3.大众传播将文化和知识排斥在外。它决不可能让那些真正象征性或说教性的过程发生作用,因为那将会损害这一仪式意又所在的集体参与一这种參与只有通过一种礼拜使式、一套被精心抽空了意义内容的符号形式编码才能得以实现。
4.媚俗随处可见,不管是在一件物品的细节中还是在一个大套间的图纸上,不管是在人造花条中还是在浪漫摄影中。它自己会宁愿把自己定义为伪物品,即定义为模仿 、复制、仿制品、铅版,定义为真实含义的缺乏和符号、寓物参照、不协调内涵的过剩,定义为对细节的歌颂并被细节填满。 此外它的内部组织(符号含糊的过剩)和它在市场上的出现(不协调物品的激增、系列的堆积) 之间有一种密切关系。媚俗是一个文化范畴。媚俗的激增,是由工业备份、平民化导致的,在物品层次上,是由借自一切记录(过去的、新兴的、异国的、民间的、未来的)的截然不同的符号和“现成”符号的不断无序增加造成的,它在消费社会社会学现实中的基础,便是“大众文化”。
5.机器曾是工业社会的标志,摆设则是后工业社会的标志。摆设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 但如果我们同意消费物品的特性在于它因其符号功能而相对丧失了客观(实用)功能,如果我们承认消费物品的特点是一种功能的无用性的话,那么摆设恰恰就是物品在消费社会中的真相。在这一前提下,一切都可以变成摆设而且一切都可能是摆设。可以说明摆设特性的也许就是其潜在无用性及其游戏式组合价值。
6.事实上摆设的特性既不是由人们对它的实用型应用决定的,也不是由象征型应用决定的,而是由游戏型应用决定的。正是游戏越来越多地支配着人们与物品、人、文化、休闲的关系,有时还支配着人们与工作的关系,同样还支配着人们与政治的关系。正是游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形态的主导性色调, 以至于一切:物品、财富、关系、服务,在那里都变成了摆设。
7.其中有一种类似于技术惰性的规律,使得人们越是接近真实资料、“直播”,越是用色彩、突出等手段来追踪真实, 对世界真实的缺席随着技术的日臻完善就会越陷越深。愈加造成了电视或广播的这种“真相” ,即每个信息的首要功能就是参照另一信息,它们有条不紊的并置构成媒介的推论模式、信息、意义。但在看到这点的同时,还应清楚地看到它造成了一个完整的对世界进行剪辑和诠释的系统。
8.大众传播的这一技术程式造成了某一类非常具有强制性的信息:信息消费之信息,即对世界进行剪辑、戏剧化和曲解的信息以及把消息当成商品一样进行赋值的信息、对作为符号的内容进行颂扬的信息。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包装和曲解功能。
9.身体只是心理所拥有的、操纵的、消费的那些物品中最美丽的一个。但是最重要的,是这种被改编成解放及实现神话的自恋式重新投人,实际上同时又一直是一类有效的、竞争的、经济的投入。身体之所以被重新占有,依据的并不是主体的自主目标,而是一种娱乐及享乐主义效益的标准化原则 、一种直接与一个生产及指导性消费的社会编码规则及标准相联系的工具约束。换句话说,人们管理自己的身体,把它当作一种遗产来照料、当作社会地位能指之一来操纵。
10.电视传媒通过其技术组织所承裁的,是一个可以任意显像、任意剪辑并可用画面解读的世界的思想(意识形态)。它承裁着的意识形态是,那个対已变成符号系统的世界进行解读的系统是万能的。电视画面希望能成为一个缺席世界的元语言。
11.那将与世界的真相或其历史无关,而仅仅与解读系统的内在严密性相干。就是这样,面对着一个混乱、充满了冲突和矛盾的世界,每一种媒介都把自己最抽象、最严密的逻辑强加于其上,根据表克卢汉的表达,每一种媒介都把自己作为信息强加给了世界。而我们所“消费”的,就是根据这种既具技术性又具“传奇性”的编码规则切分、过滤 、重新诠释了的世界实体。世界所有的物质、所有的文化都被当作成品、特号材料而受到工业式处理,以至于所有的事件的、文化的或政治的价值都烟消云散了。
12.伪事件、伪历史、伪文化的世界即不是产自一种变化的、矛盾的、真实经历的事件、历史、文化、思想,而是产自编码规则要素及媒介技术操作的假象。正是这个,而非其他任何东西, 把一切意义,无论它本该如何,规定为可消费的。规定了大众传媒消费的,正是这种以编码规则取代参照物的普及。
主题介绍:娱乐至死的消费社会
这部分内容讲解消费社会中的大众传播,让我们自然联想到了前段时间一起阅读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这本书,我们不妨以娱乐至死的观点为基础,对消费社会进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