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共读18】谣言:信息流瀑、从众流瀑、群体极化

【听书共读18】谣言:信息流瀑、从众流瀑、群体极化

2017-02-08    09'18''

主播: 觅游考研

610 69

介绍:
【听书共读18】《谣言》:信息流瀑、从众流瀑、群体极化 好书共读,分享感悟。 今天是【听书共读】栏目第18天,我们一起阅读《谣言》。 本期主题分享:信息流瀑、从众流瀑、群体极化 文摘: 信息流瀑 谣言通常通过信息流瀑传播。在此背后的动态过程十分简单:一旦一定量的人开始相信一则谣言,其他人也会相信,除非他们有更好的理由相信这则话言是虚假的 。 人们对于多数谣言所涉及的话题都缺乏直接经验或个人认知,所以大多数人会听从并遵从大众的看法。从众的人数越多,这个“大众”的数量就越多。这时,大量的人相信完全虚假的谣言, 就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风险。 在互联网上,信息流瀑每天都在发生,即使它们涉及的是完全没有根据的谣言。这些信息流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信念和行为。 从众流瀑 在从众流瀑中的人们会强烈地相信某些共同意见, 这通常会导致谣言的传播。特别是在由一个个严密的群体组成的社会网络中, 这点尤为重要。 在从众流瀑中, 人们追随群体意见的目的在于让他人有好感, 不管他们私下的想法和怀疑之处是什么。 当人们身处严密的群体网络中, 或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 他们会选择在群体日益强大的判断面前保持沉默, 即便他们不确定这样做是否正确。人们通常会怀疑一则谣言,或者相信它不是真的, 但是为了避免群体制裁, 他们不会反对群体的判断。 在实际的群体决策中, 人们不确知那些公开表达的观点是来自独立知识,还是信息流瀑,抑或从众压力。很多时候,我们都过高估计了人们对独立信息而非社会压力的依赖程度。 因而, 谣言便在群体中扎下根来。 像信息有临界点一样,从众压力也有临界点。 群体极化 科罗拉多实验是群体极化的一个典型案例: 当想法类似的人聚在一起讨论时, 他们通常会达到一个比讨论前的倾向更为极端的立场。群体极化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 当群体成员一开始就倾向于承担风险, 他们便更有可能以极大的热情去承担风险。如果群体成员从一开始就比较谨慎, 他们在相互讨论之后就会变得更加谨慎。“冒险转向”和“谨慎转向”都类属于群体极化。 补充理论点: 1.群体暗示:群体暗示是一种传播方式,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而集合行为中的暗示更接近催眠,集合行为的参与者通常处于昂奋 激动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使他对周围的信息失去理智的分析批判能力,表现为一味的盲信和盲从。 2.群体感染:是某种观念 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其传播速度快,主要原因是现场亢奋的氛围中,成员失去理智的自控能力,对外来刺激表现出了一种本能反应。经过群体感染的过程,一种情绪、一个观点会迅速支配整个人群,并迅速引发整个人群的激烈行动。 3.集合行为:指不受现有社会规范控制的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通常由非常规事件导致。特点是:人数众多、无组织性、自发性、狂热性、短暂性、行为者相互依赖。 4.意见气候:指自己所处的环境中的意见分布情况,包括现有意见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意见。诺依曼在"意见气候"和"孤立恐惧"的基础上提出了"沉默的螺旋"假说。 5.沉默的螺旋: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理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 音频案例分享:2016年赵薇事件、希拉里特朗普竞选民调失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