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纪实文学《泊岗引河壮歌》之十六
作者:武佩河
播讲:庆 丰
泊岗引河迁安工作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施工大军的组织和前期的筹备工作也是如火如荼。司令员彭光福不亏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才。
要打赢一场战役,首先得有一支敢打硬仗的队伍。与大自然打一场大战役,对彭光福来说还是头一回。但是他清楚,没有指挥员,没有一批专业性强的人才和后勤保障是不行的。在老首长曾山的建议下,他和政委陈仁刚商量着,要在皖东地区招集年轻才干,培养出一批领工员、收方员、初验员。于是开始在皖东地区招收有初中文化以上的年轻人。谁来当教员?彭光福在淮委开会时听说淮委调来了一批华东各高等院校水利、土木工程系的毕业生。他跑到淮委找到主持日常工作的淮委工程部部长汪胡桢、副部长钱正英。他们二位当时都是华东水利部副部长,他们两到淮委工程部担任正、副部长都是曾山点的将。彭光福找他们要人,他们二话没说,为泊岗引河派来了最好的教员。
从古到今,任何一场战役都有一个共同的做法,那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彭光福得心应手地指挥着他的队伍。他在上草湾东北3华里的小王庄的指挥部一边让他的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武仲奇招集全体后勤人员70多人,分组派往各地进行相关的材料采购,选址建仓库,利用淮河水道搞运输。一边让政委陈仁刚指挥地方4个指挥所组织人员,筹办必须物品,一定要在50天内做好开工前的一切后勤保障工作。
那年,皖东的冬季正直阴雨连绵,各方准备工作都在冒雨进行。施工现场的测量、划段等,施工人员住地的全部生活保障及休闲误乐活动的必要考虑等,都在抓紧进行着。
劳改指挥所的日常工作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武仲奇的全盘指挥下,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为了供应一般的生活用品和副食品,上草湾建立了一个很大的供应站。这些后勤保璋人员共75人,基本来自华东人民革命大学第三期学习结业的学生,年龄最大的23岁,年龄最小的张百年只有16岁。可他们个个生龙活虎,交给的任务都是不折不扣的完成。
后勤人员在很短的时间内收购大量芦苇、草料、毛竹等材料,做搭建工棚之用。产自洪泽湖边的芦苇、草料由陆上运达。毛竹则扎成竹排,由山里水运而来。接着,陆续有大量铁锹、洋镐、箩筐、扁担、扛棒、绳索等工具,还有写字台、木椅以及大米、面粉等水运到达。上草湾一时成了繁忙的水陆码头和大仓库、大堆栈。几乎在同时,后勤组请农民搭建了一个几百平米的大库房。
宿县、六安、定肥、五联4个指挥所也都按照彭光福总指挥要求的时间结点,不分昼夜的紧张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