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号街车》赏析

《欲望号街车》赏析

2017-04-21    12'15''

主播: 泉水泉水叮咚

111 4

介绍:
五.作品鉴赏 在欣赏作品时,我们可以从作品主题和艺术特色两方面着手。 这部作品的主题之一,是文化冲突 布兰奇充满幻想,完全对立斯坦利所在的实际的世界。二者代表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并相互冲突。斯坦利是北方工业文明的化身,他身上具有的粗野、放肆、追求肉欲和物质主义,代表现实世界的存在;而布兰奇则是南方种植园经济的象征,她的高雅、敏感、保守、固执使她成为现实社会的“另类”。布兰奇的逃避是因为她无法解决这一对立与冲突,她从灭亡了的美梦庄园里逃出来,带着她那个阶层人的烙印与现实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最终被现实逼疯。这样一个女性的结局必然是毁灭。 布兰奇代表在南方的文化价值观念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女性,一旦自己的思想在某种文化中铸就,就无法在另一种文化中委曲求全。她们又都是依赖性很强的女子,在自己所爱的人身上不顾一切地投入全部的希望,这种狐注一掷的投入,带来的失望是彻头彻尾的。而她们接受的清教传统没有教会她们面对现实,正视失落。面对弱肉强食的现实,她总是胆战心惊,无力应付,只是缩进自己的幻想世界,以极端病态的方式谋取生存,而结果又只能是自取灭亡。 例如在影片中,布兰奇在幻想有位百万富翁邀请自己一同旅行,她说“问题是他是正人君子,他尊重我。他所需要的只是个人陪伴而已。有钱的人常会感到孤独的。一个有教养又聪明有礼的人,会对一个男人增添无尽的意义。我有那些东西可以提供,时间并不会影响。外貌的美是会衰退的,只是过眼的云烟。但是思想的高尚、灵魂的丰富和心地的善良,我有这一切东西。不会被别人带走,只会增长,随着岁月而增进。奇怪的是还有人称我贫乏。事实上我心中藏有这么多宝物。我认为我是非常富有的女人。” 尽管在这样的叙述中,我们能看到布兰奇的善良的心和美丽的内涵,但是依然不可否认,这一切高贵的东西不是来自自身切实的根基,只能依傍于另一个男人而存在,在最终被精神病院的工作人员带走时,布兰奇挽着年老绅士的手臂说“不管你是谁,我经常都是依赖着陌生人的仁慈的。” 布兰奇的悲剧也许正是反映了现代物质社会西方女性的尴尬处境。 作品的主题之二是同性恋 《街车》中的音乐颇具神秘色彩。除了不远处酒吧传来的钢琴声以外,剧中七次出现相同的波尔卡舞曲。这段音乐绝非随意播放,而是威廉斯颇费心机的安排,因为它总是在布兰奇回忆过去或者情绪非常低落时出现。音乐并不为其他人物所闻,而仅仅出现在布兰奇的幻觉中。不仅如此,当耳边回响起这首舞曲时,布兰奇总是异常躁动不安,直到最后一声枪响,音乐随之夏然而止,她才能平静下来。 进一步考察,这首舞曲原来是艾伦自杀前舞会演奏的音乐。当时,气愤的布兰奇冲进舞池,大声揭露丈夫。就在波尔卡舞曲演奏时,艾伦冲出去饮弹自尽。威廉斯如此安排的目的虽然很少被人注意,但其用意却非常明了。通过音乐,他一次次向观众读者渲染艾伦之死对于布兰奇的影响:艾伦的自杀在布兰奇的印象中定格,像电影镜头一样不时地在她的脑海中回放,一次次拷问她的良知,让她在自责和悔恨中痛苦万分。 正是这种痛苦的自责使布兰奇从一个纯洁、体面的富家小姐突变为一个走投无路的荡妇。在良心的谴责下,她开始了看似贪图肉体享受、其实却是自我毁灭的赎罪——曾经纯洁体面的布兰奇自然非常清楚放荡形骸的下场。在自责心理的驱使下,她糟蹋自己的身体和名誉,希望借此获得曾经被自己认为“堕落”的丈夫的宽恕,并取得良心上的暂时安宁。这种自责让她不惜以世人所鄙夷的纵欲来惩罚自己;而导致艾伦之死更深的原因则是美国社会中长期以来对同性恋的排斥与打压。 正如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控诉社会吃人、传统吃人一样,威廉斯在《街车》里揭示了社会偏见对同性恋的不理解、不宽容产生的社会悲剧。 威廉斯用非常隐蔽曲折的手法表现了当时被严格禁止的同性恋题材。他用拼图游戏一样的手法,把布兰奇的过去分割成片段,并通过舞台人物的追溯,完整地讲述了布兰奇的堕落过程并揭示了其深刻原因。 除了文化冲突和同性恋主题,作品还为观众呈现了两性矛盾。 田纳西·威廉斯把斯坦利塑造成男权社会的代言者和卫道士。布兰奇对这个男权社会的态度,与她对斯坦利的态度互相投射,最终反映在她与斯坦利不可调和的矛盾当中。布兰奇与斯坦利的冲突是“一开始就定好了”,他们既互相厌恶,又互相需要,既互相仇恨,又互相吸引,这正是现实中男女两性关系的一种写照。布兰奇讽刺斯坦利是猿人,斥责妹妹是出于肉体的欲望跟一头野兽生活在一起,而她自己却在第一次见到斯坦利时,就迷上了这健壮的肌肉。尽管她努力压抑着自己,强装出优雅的姿态,但实际上,斯坦利早已洞穿了她虚弱的内心。斯坦利一眼就能把女人不同性爱要求的类型辨认出来,赤裸裸的形象立即闪现在他脑际,然后决定他该对她们摆出哪副笑脸。 布兰奇悲剧,是男性对女性的欺凌和压迫造就的悲剧,是男女两性的,或者说是人类的悲剧。女性的解放与男性的解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绝对没有一个社会在为女性设置人为符码的同时,不要男性付出代价的。两性之间的战争从来就没有赢家,只有彼此伤害。田纳西·威廉斯通过作品向世人呼唤人与人之间的相爱、理解和宽容,再次说明平等的两性关系对于建立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从艺术特色上来说, 剧作家大量地运用象征手法。《欲望号街车》其中一条重要的主线是布兰奇幻想与现实的对抗,她不愿承认自己已是半老徐娘,不愿想起逝去的家人和被抵押的贝尔里夫庄园,不愿忆起自杀的同性恋丈夫,不愿面对被学校开除被逐出罗拉的事实,总之,她不愿去想起以前任何一件令她伤心难过的事情。为了表达这一主题,威廉斯在剧本中没有让布兰奇说出一个“不愿”,也没有做累赘的舞台描述,他用酒、光、水和火这四个具有象征性的事物把布兰奇的心理展露地淋漓尽致,为营造舞台效果奠定了基础。 《街车》中的音乐颇具神秘色彩。除了不远处酒吧传来的钢琴声以外,剧中七次出现相同的波尔卡舞曲。这段音乐绝非随意播放,而是威廉斯颇费心机的安排,因为它总是在布兰奇回忆过去或者情绪非常低落时出现。音乐并不为其他人物所闻,而仅仅出现在布兰奇的幻觉中。不仅如此,当耳边回响起这首舞曲时,布兰奇总是异常躁动不安,直到最后一声枪响,音乐随之夏然而止,她才能平静下来。 另外,在音乐的处理上,威廉斯特意使用忧郁的布鲁斯钢琴曲作为全剧的基调。布兰奇就是伴着这代表着痛苦现实的音乐来到了“天堂福地”,当她叙述贝尔里夫一个个过世的亲人时,以及在她试图勾引卖报纸的男孩而亲吻他时,“布鲁斯钢琴曲响起”。在这种音乐的渲染下,布兰奇被人抛弃的内心忧伤和无家可归的孤独感更是溢于言表。斯坦利也曾经一度被这种音乐感染。当斯黛拉要离开他时,他哭着叫喊“我要我的宝贝”,此刻传来一阵布鲁斯钢琴曲。但通常,威廉斯都是用简单粗俗的下等酒馆里的节奏来诊释斯坦利的人格,这种音乐也运用在强暴那场戏中。 在《欲望号街车》中,威廉斯多次使用音乐。布兰奇妹妹家附近酒吧时时传来的表现新奥尔良生活情调的音乐:感伤的黑人民歌,缓慢低沉的爵士音乐,颓废的下等歌手的低吟,有力地表现出了剧中人物醉生梦死的生活和布兰奇孤单寂寞的情怀。而当布兰奇回忆起贝尔里夫,还有当她讲述曾经和艾伦共度的美好时光时,威廉斯用不断响起的波尔卡舞曲,表现出她少女的浪漫情怀,表现了她缅怀过去,自我忏悔和对未来的展望。然而波尔卡舞曲一次又一次地被布鲁斯钢琴曲所淹没,表明痛苦的现实力量过于强大,布兰奇势单力薄,不堪一击;暗示着布兰奇必然会被斯坦利所战胜。 可以说,《欲望号街车》是一首女性悲歌,而在作品中,作者实际上使用了非常自然巧妙的技巧将两重悲剧进行了联系:随着情节发展,逐步向读者展现了另一悲剧:艾伦的死是改变布兰奇的根源所在。当斯坦利抨击布兰奇时,斯黛拉多次说到“你不了解年轻时候的布兰奇,在她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没有人比她更温柔,更易相信别人了”。 《街车》这部剧作在悲剧审美特征上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首先使观众同情悲剧的承受者艾伦,继而又使得读者同情上一场悲剧的制造者,这次悲剧的承受者布兰奇,也就揭示了“阴暗的结局没有丝毫缓解”的道理—悲剧导致悲剧。事实上人物均不能从这种悲惨惋惜的命运中解脱出去。所谓的教训、悔恨和救赎均是不成立的、是失败的。悲剧审美客体如此彻底的展现了悲剧性,自然引起的悲剧美感也就越强烈,越持久。 六.结语 《欲望号街车》,单是作品的名称就让人浮想联翩,里面有一句台词说“死亡的反面是欲望。”是啊,我们活着,必须得为了点什么,那点什么,就是欲望吧。可是,这欲望需要加以呵护,需要理智、勇气和努力,否则,就会被虚妄吞噬。 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人群,现实如此。希望我们能够在局限中创造,在粗鄙中坦诚,在空洞中确认,于生活无形的牵系中逐日获得丰富和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