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评辛弃疾词

王建民·评辛弃疾词

2017-08-24    13'15''

主播: 李 国

579 2

介绍:
更多内容请在微信公众号里搜索李国说诗词。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读辛弃疾 邯郸·王建民 辛弃疾,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词人,民族英雄,抗金斗士。 词这种文学艺术形式,自唐朝诞生以来至北宋达到了鼎盛。回首望去无以计数的词作大家各具神采,诸如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范仲淹、秦观、李清照等等。这些大家们留下了照耀千古的名篇,千百年来传诵不衰。但我觉得,成就最大、内容最丰富、名篇最多、最真挚感人的莫过于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出生,1207年去世,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的词更加气势磅礴,骨肉丰满,情感真挚,达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无论长篇还是短调,每一首都是真情实感的抒发,是词中珍品。 如: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 因为他对祖国的赤子之爱,一生抗金报国,匡复中原的宏图夙愿不能实现,所以他的恨 像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一腔爱国的赤子之情借助词抒发了出来,不是低吟浅唱,而是流着泪、蘸着血,发自肺腑的抗争和呐喊! 他的“楚舞”,他的“楚狂声”,是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怒其不争的无奈,欲战不能的嘶鸣! 正如他在《贺新郎》中所说:“不恨古人 吾 不见,恨古人 不见 吾 狂耳!” 奸佞当道,朝廷昏庸,报国无门,他只能把一腔的报国之志凝聚在一首首词作之中,一舒郁闷,一吐块垒。 那么,有人倾听他的心声吗?有人理解他的抱负吗?在当时的江左,一片沉酣求名 求安稳 求舒适的氛围之中,没有几个人能听到他的急切的喘息与愤懑的呐喊声。 辛弃疾在一生最好的年华里,被排挤、被打击、起落沉浮成为家常便饭,因此他说“知我者,二三子。” 他看不惯那些纸醉金迷,只好把视线暂时移到别处。他说:“我见青山 多妩媚,料 青山 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青山不语,心有戚戚。 在他的词里,多处提到了青山。青山,巍峨、高大、坚定不移、虽不语亦有泪。他说:“青山 欲 共高人语”、“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等等。天、地、山河在他的词里都成为一种英雄壮怀的符号和坚定的不可动摇象征。在辛弃疾的词里,或蔑视权贵,或寄托自己的志向与节操,或拨云见雾,或金戈铁马。例如:“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 使人愁。”“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等等。 辛弃疾的一生,是主张抗金报国的一生,也是不得志的一生。即便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也要“沙场秋点兵”;即便是“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也要“检校长身十万松”;即便是“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也要“风云奔走”;即便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也要“整顿乾坤事了”。 作为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一生 未得志,这不仅是词人的不幸,也是南宋小朝廷的悲哀! 像辛弃疾这样具有文韬武略、勇于上前线杀敌报国的壮士,在中国历史上,我看也仅仅曹操一人而已。 汉武帝 刘 彻 稍有文采,唐后主 李 煜 风花雪月、小桥流水而已,不能安邦;苏轼是北宋诗词书画的大家、文坛领袖,但与辛弃疾的人生经历以及所处的历史背景与生存空间又不在一个层面上了。 南宋小王朝在抗金救国、匡复破碎的山河方面自有自己的算盘,因此压制了一批当时的著名的人物、后来的民族英雄。这些民族英雄寻求情感出口的诗词文章,就像岩石缝隙之中生长出来的苍松翠柏一样,个个铁骨铮铮,千百年来傲然挺立。后来的风霜雪雨使得他们更加健壮更加坚硬更加伟岸, 散发出来的气质与芬芳感染来者,泽被后人。 李煜,是词坛的另一座山峰,那是在他亡国之后从悔恨的泪水中流淌出来的悲切的吟唱 ,只能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了,虽然也触碰着着读者的心弦,但李煜亡国之前写的是大都是香艳的花间词。风花雪月的词自有他的读者,但,我很少徜徉其中, 而辛弃疾的词是壮阔的豪放的直抒胸臆的,有相当数量是七尺男儿报国不能,压抑之中悲愤之下的血泪痕迹。人生几十年而已,他等不得“弓 如霹雳弦惊”就已经“可怜白发生”了。 他的词之所以令人酣畅淋漓使人叹息倍受推崇,因为那些文字的后面是辛弃疾情真意切发自心底的呼喊带着血流着泪啊!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从“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到“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几十年间的戎马生涯和宦海沉浮,每一首词都包含了词人沉重的无奈与叹息。他的经历、他的真情、他的文采,这是历史上其他诗人、词人难以企及的。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这是辛弃疾在《八声甘州》里对汉代将军 李广 的英雄气概的赞美。其实这一句,我认为恰恰是对辛弃疾一生词作的高度概括。也就是说,辛弃疾的词恰如“射虎山横一骑”,且一骑绝尘,而辛弃疾的词确有“裂石响惊弦”的张力与震撼,激荡千古,回声不绝。 总之,读辛弃疾的词读出了他的魂魄,读出了他的阳刚,读出了他的之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我仰慕他的人格,钦佩他的才华、惋惜他的人生。但历史也同人生一样,总有遗憾之处,他未能实现收复中原的宏图大志,却给后人留下了不可替代的一篇篇豪放的壮词。 辛弃疾的词以及所有深怀赤子之心的伟大的词作,都是爱国主义的诗篇,必将激励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们,爱我中华,壮我国威,强我民族,悍我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