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眼债》作者:戴智生

《还眼债》作者:戴智生

2021-01-06    07'28''

主播: 大极手🍒

185 0

介绍:
  “还眼债”是俚语,有出丑、差劲、小气、软弱、没本事等多种损人的涵义。俚语出自祝村,由来已久,起先却别无他意。   祝村地处古饶州乐县东境,二十几户人家,势单力薄。乐县百姓自古强悍,以械斗闻名,标草夺地。祝村周边都是大姓村庄,生存环境堪忧。祝文彪说:“我们不惹事,但也不必怕事。”   论年龄论辈份,祝文彪在村里并不是最大的,但他最具权威。祝文彪通农事,他种的甘蔗比人家的粗,种的花生密密麻麻挂满根须。更主要的是,他颇有点能耐,讲义气,外面的朋友多,路路通,村里人为此了跟着方便了不少。   祝村除了少许冷水田,多为红土地,全靠种甘蔗种花生变换口粮。甘蔗花生挑去集市,人家知道祝村有个祝文彪,加上祝村人做买卖实诚,少有人欺凌。   乐县还有一大特色,就是村村兴建戏台,攀比之风强烈,飞檐翘角直冲云霄。这是一个宗族势力和实力的体现,谁都不肯落下风。戏台的建筑风格各异,宅院台、庙宇台、会馆台、祠堂台、万年台,万年台最普及。   有戏台当然必定有演出,逢年过节、喜诞寿庆、开谱修谱,个人或宗族都会请来戏班子,白天黑夜热闹好几天。有诗云:深夜三更半,村村有戏看;鸡叫天明亮,还有锣鼓响。   那也是祝村人设摊摆点的好时机。   祝村人卖甘蔗卖花生,顺便揩油听戏文,两全齐美,何乐不为。乐县是赣戏的主要发源地,男女老少懂戏文,人人都爱哼几句高腔。   村里请来戏班子,忙煞家家户户的主妇,每家每户备好菜备好酒,遍请亲朋好友。戏台一天到晚“哐唧哐唧”,主妇张罗“流水桌”,客人随到随吃,吃饱喝足了搬条板凳去看戏。客人用过的碗筷,主家累积堆放在门口的木盆里,以示客人多,谁家的客人多,谁家就最有面子。   祝文彪看戏,是人家请去的。没人请他不去,他也从不在戏台前面摆摊位。   虽算不上座上宾,十里八乡总是有人请他。祝文彪收到口信,当晚便端着饭碗,边吃边挨家串门,家养的大黄狗,跟着他蹿前蹿后。他站在村里人家门口亮一声:“下月3号余家唱大戏啦!”一碗白米饭,没有菜,不等返家早扒光了。   到了那一天,村里男人肩挑花生、抑或鸡公车推着甘蔗,一早带着老婆小孩出了门。祝文彪不慌不忙,换身干净衣裳,烟袋塞满烟丝,腰上系根红黄相间的纱绳,把烟杆别在后腰上,踱着方步独自前行。   这样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吃人家的饭,看人家的戏,祝文彪心里过意不去。祝村也有同其他村庄结儿女亲家的,亲家次次请,也有些不好意思。   祝文彪召集大家商议:“我们也请亲朋好友看一场戏吧?”   村里人面面相觑,有这个心,没这个力呀。莫说建座金碧辉煌、气势宏大的戏台,就是简单的三间四柱硬山式万年台,合全村之力,也绝无可能。   祝文彪说:“我们搭个草台,请个小戏班,还人家一个人情。”   村民们同意了,并立即开始着手准备。   隔年初春,按事先预定的计划,祝村所有劳力一起动手,男人上山砍毛竹,女人织草囤,在晒场上搭起一座草台,舞台是大家卸自家门板铺就的。   草台搭好了,按例屏壁横额上要贴字,写什么字好呢?   人家戏台上面都是悬挂描金的匾额,内容诙谐别致。“久看愈好”“顶好看”“百看不厌”等,都是一语双关的妙言,既夸赞戏文演唱得好,也炫耀戏台建得辉煌。梁上各种雕刻,百态千姿的脊饰,宫灯式镂空的吊篮悬柱,连斜撑、雀替上的灵兽也那么生动、玲珑剔透。   祝文彪想好了,他拜托一位老先生,用红纸书写了三个颜体大字:还眼债。   虽然是草台小戏班,来看戏的亲朋好友无不感动,他们盛赞祝村人重情义,用心良苦。   “还眼债”从此传开来,成了乐县的俚语。   祝村搭草台仅此一遭,祝文彪之后再无人牵头,实在有点承受不起。   不成想,若干年后,当年人人夸赞的“还眼债”,涵义慢慢变成了骂人的话,最狠最难听的话,前面还加两个字:前世还眼债。   (原载《小小说月刊》2020年9月上半月刊  责编:郭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