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大宋景德》(8)詹明荣

长篇小说《大宋景德》(8)詹明荣

2023-03-19    13'56''

主播: 大极手🍒

182 1

介绍:
第4章 皇家狩猎武艺高 王室救人身手强 出汴京陈州门去狩猎场,约有二十里。 黄澄澄的稻谷低垂着,秋风吹来,一望无际的原野,不时翻起金色的稻浪。农夫们已经在猫着腰收割,看见驿道上浩浩荡荡的皇家狩猎队伍,有的伸直了腰张望,有些长者则点点头躬腰以示恭敬。 禁军们举着旌旗骑着高头大马在前面开路。 身穿金色铠甲的赵炅,骑一匹高大的西夏赤兔马,鞍座上挂着箭胄。尚处知天命之年的大宋天子,英武挺拔,风流倜傥,随着骏马的步伐,美须在风中飘扬。他经过御医的诊治,箭伤不痛了,看见郊外的丰收景象,心情如重阳的天一样晴朗。 元佐、元佑紧随父皇左右。 元休和弟弟们都身着戎装,骑着骏马,精神抖擞地跟在后面。 开国皇帝们都非常看重皇室子弟的军事能力训练,要求他们学习兵法,练习骑射和剑术。大宋初立,太祖就在北郊选中一处丘地,以此为中心围建猎场,栽树种草,放养了不少獐麂兔鹿,常年有人看守。赵炅与太祖一样,在军营一直就是一员出色的战将。他即位后也身先士卒亲自参加每年的重阳狩猎,为子侄们率先垂范,让皇家子弟们在重阳节都能用弓弩和佩剑在狩猎中获取成果和荣誉。 在猎场辕门,全体集合在一起。 赵炅看见元俨等几个幼小的皇子,拿着小弓小箭,摇摇晃晃,就交代王继恩:“你看护好他们,不要到林子里去,以免受伤。”然后挥鞭策马,上前去了。 赵炅骑马在林子里带起一阵旋风,密密飘落的树叶撒下一片片金黄。 元佐随手捡起一片落叶,是正转金黄的银杏,叶柄边还微微透着青色。他忽然间想起了叔父廷美,每年都与他们一起狩猎,如今却远在房州,不免心酸,吟道:“冉冉秋光留不住,一片朱黄寄相思。”扬鞭进北边林去了。 忽然,一只梅花鹿在林深处探了一下,被百步穿杨的赵炅张弓搭箭,梅花鹿身子一晃倒下了。禁卫军迅速上前按住了。 往北面出击的赵元佐很快就有了战果,两个侍卫抬出了一只金黄的獐子。楚王的阴郁一下子就散去了,在父皇的夸赞下春风满面,英姿飒爽。 赵元佑的飞雕海东青追赶一只肥壮的三尾锦鸡,锦鸡一头钻进柴窝子,无法挣脱,只露出硕肥的屁股,漂亮的雉尾在晃悠,被元佑扑上前,逮了只活的。 赵元佐看见弟弟元休还没有猎物,就叫侍卫将獐子抬给元休。他说:“为兄再去射一只就是了。” 赵元休金冠一扬,说:“谢谢皇兄。我一定会有自己的猎物。” 赵炅听见了,赞道:“三儿有志气!这才像朕的儿子。” 林子深处传来骚动,禁卫军士兵还在赶场。 赵元休策马就进去了,扬起一阵烟尘。 一只肥壮的山羊看见有人,紧急转头逃去。赵元休紧追不舍。忽然,蹦出一只圆滚滚的白兔,元休一放箭,利箭穿过兔子,径直**前面山羊的后腿。 侍卫们高兴极了,一拥而上,活捉了肥羊,将四脚绑上,砍了根树干穿上,将兔子也挂上。 元佐禁不住赞扬:“皇弟一箭射了两只!” 赵炅停住奔马,美须还在铠甲边飘动。他高兴地说:“本朝以军功立业,皇儿们射猎的战果都不错,大宋有望!国家尚未安定,边疆还有战火,常备不懈,才能让百姓太平。围猎猎物加在一起,可以美餐一顿了。” 王继恩已经在围栏旁安排好了,军士们支起三脚架,燃起篝火,烧烤野味。 豪爽的赵炅呼唤:“拿酒来!” 他放开嗓子,吟诵孟浩然的诗句:“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元佐、元佑和元休带着皇弟们进入一领禁军架起的大帐篷。侍从就在草地上铺上一块块厚厚的毛毡毛毯,让皇子们盘腿席地坐下休息。 一位内侍将一块毛毯随意放下,眼看就要压在一株小小的黄花上,被赵元休拦住了,他接过毛毯,往边上移过去半尺,大家都好奇地望着元休。 元休有些尴尬,不好意思地说:“今天重阳,是冷热季节交替的日子,其他五颜六色的花都凋谢了,剩下这些小黄菊,不要压坏它。” 陈王元佑在心里骂道:“这个书呆子。” 侍从们摆上一张张小条桌,一盆盆烤羊肉、鹿肉、兔肉被端上来,帐篷里充溢着烤肉的特别香味和酒的醇香,皇子们用刀,动手,快活极了。 赵炅和皇子们围坐在一起,略感安慰。他抚摸着伤腿,还在想,能否再上战场呢? 北风由萧瑟变得凛冽,王府里已经能感觉到黄河北面飘来的寒意。 灰暗的天空中,不时有一队候鸟列队南飞,留下一两声凄厉的哀鸣。 王府的格栅窗都关上了,糊上了厚厚的挡风纸,可是赵元休仍禁不住将窗推开,他的白衣少女在哪里呢?寒风将书案上展开的澄心堂纸吹得呼啦啦响,正好张耆进来,连忙将格栅窗重新关拢。 “韩王……”张耆欲说还休。 赵元休看他神神秘秘的样子,笑着问道:“张给事有什么事禀报?” 看见韩王放晴的脸色,张耆心中豁然开朗,他从束口的衣袖里摸出一张红纸,交到韩王手中。 赵元休展开: 演出告示 平安里大槐树下,新搭戏台,每逢双日,巴蜀名旦刘娥登台演出。 刘娥小姐,芳龄二八,花容月貌,美目俏丽,仪态万方,原大户千金,自幼聪颖,琴棋书画、诗词歌舞,无不精通。刘娥善琵琶弹唱,鼗鼓说唱,舞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琵琶拨弹如珠落玉盘,出谷黄莺;鼗鼓说唱似惊蛰春雷,余音绕梁。名旦巡演,机会难得。每晚一场,不可错过。 特周知各界。 即日 张耆对韩王眨眨眼,调皮地笑了笑:“王爷,梦中嫦娥下凡了。” 赵元休被他说笑,有些难堪,伸出檀香扇直戳张耆胳肢窝:“好你个张耆,敢拿本王寻开心。”末了,又笑着加上一句,“张给事有功了。” 张耆双手作揖:“谢王爷嘉奖!” 他接着说:“王爷嘱托,卑职不敢懈怠,常去外城和郊外一带巡走寻觅。今日午后在外城一处墙上揭下这份布告,这就过来禀报王爷。” 赵元休责备他:“你把人家告示揭了,哪能有人去看?” “王爷放心,那戏台的东家帮她到处张贴了,岂止一张。”张耆道。 “那我们早点用毕晚膳就去。”赵元休迫不及待了。 夏守赟这时进来,嚷嚷也要去。 赵元休瞪他一眼。 张耆忙靠近元休,跟王爷**了几句,元休点了点头。 张耆拍了拍夏守赟的肩膀,说:“王爷同意你去了。你去找你哥和王继忠,晚上酉时三刻赶到平安里戏台**等候,不要主动联系我们,见机行事。”他又重复了一句,“记得,南城外平安里大槐树下戏台。” 吃过晚膳之后,韩王赵元休和张耆依旧主仆打扮,骑马出门,元休换了一套紫色的锦缎直裰,紫色方巾,一条紫色腰带上系了一块白色玉佩,挂着红色的璎珞,骑着他的芦花驹,一位少年公子模样。张耆淡青的短装上扎了一根宽边绸腰带,腰间暗藏了一把短佩剑,头巾歪在一边,像位侠客。枣红马兴奋极了,老是要赶上芦花驹与它并驰。 西下的夕阳如同一个蛋黄,用不再炽烈的橘红,为灰色的天空带来一点明亮。 他们从东门过桥,沿汴河南岸河堤走了一阵,穿过南城的勾栏瓦肆,来到了城外。天色慢慢暗了,郊外路上一株株高大的柿子树,上面挂着熟透的柿子,如一颗颗红宝石。 张耆走到了前面,他路熟,指着不远的地方,说:“那里就是平安里。” 大槐树下,已经灯火通明,响起了热场子的锣鼓声。 大槐树左右两边分别吊着松明子灯,油烟被风吹得向上散开,用杂椽木构搭的简易戏台被照得贼亮。前台一位短装青年边来回走边敲着手中的铜锣,后台的鼓声密集清脆,与锣声热烈地响应着。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群迅速向台前靠拢,人们拥挤着,呼喊着,台前热闹非凡。 张耆接过韩王手中的缰绳,把两匹马系到青石系马桩上,掏出一块碎银给专门看马的人。 突然,锣声和鼓声同时停住,台下也变得安静起来。 从台后布帘子处闪出一位白衣少女,盈盈含笑,手执鼗鼓,踩着碎步走到台前,躬身道个万福,说道:“各位父老乡亲,刘娥先给大家唱一曲《春江花月夜》。” “好!”台下不知道哪位青年喝起彩来。 刘娥退后两步,忽然来了个大飞旋,手中的鼗鼓随着白色裙子的展开,鼓点重又密集地响起来,她亮开银铃般的嗓子唱起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韩王元休已经认出眼前千娇百媚的刘娥正是他在码头上邂逅的白衣少女,是他朝思暮想的梦中仙子。他这时眼前满是她白裙飞旋的倩影,心中充盈着她充满磁性的声音,吸引着他不由自主地跟着人群朝台前涌动。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说唱声随着鼓声铃声在人群中摇曳荡漾…… 婀娜身影翩翩起舞,少女在缥缈的梦幻中问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她深情地唱道,“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元休看得入神了,仿佛一股清泉淌过他的心灵,他不顾一切往前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