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锐解纷、和光同尘》(2/4)〖顾瑞荣〗
(二)背道而驰
老子在另外一个地方讲的更完整的一个修行的路径,修行的方式,在五十六章,叫做“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十八个字。“塞其兑,闭其门”,这个“兑”和“门”,“兑”是窗子,“门”是门户,老子说要关闭这些窗户,门户。对一个人来讲,我们的智慧是自足的,每一个人生下来就自带智慧。每一个人都是道的化身,都有道。但是我们不知道,从小被引导整个的意识向外,透过窗户门户,向外追逐。看到外在世界,认知外在世界,学习语言文字,离自己渐行渐远,所以这个就叫背道而驰。
整个人生,生下来生活生存的状态,似乎就是离道越来越远。我们看到一个婴儿,一个赤子,他离道很近,所以老子说要“复归于婴儿”。的确我们看到婴儿,我们知道看他的眼睛,我们就知道他是纯净的,看他的身体,我们知道他是柔软的,“骨弱筋柔而握固。终日号而不嗄,精之至也”。他的身体柔软到掉下来,从床上掉地上,没问题,最多他哭两声,他身体不会受伤。但是我们大人从床上滚下来,我们基本就受伤了。老人从床上滚下来可能就死掉了。为什么呀?他整个的生命力极其的旺盛,他离道很近,所以叫“精之至也”。精气神的那个精达到了顶级的状态,所以他本身很靠近道,他的心思简单到我们知道他不能说出任何语言,刚生下来的孩子,他只有咿咿呀呀这么点声音。没有语言就意味着他没有分别,他无法分别,他是混沌的状态,他即使知道一些分别,他也不攀着在那个分别上,所以他是纯净的。
我们幼儿园的老师都知道,小的孩子自己和其他孩子是分不开的,有的小孩子一哭他自己也会跟着哭,其他的小孩子就会跟着哭,哭成一片。是因为他们之间是分不开的,那个连在一块的。然后老师教给他,“这是你,这是他。他哭他的事,你别哭!”好了,开始分开了。就这样子教会的,分开的。他们本来全是一体的。所以孩子跟小猫小狗特别亲,特别近,就是因为他跟这些动物是不分开的,他只是一个外在的一个形象而已,他的里面全是连接的。但是我们大人说,“不要去碰这些小狗小猫!”,“它很脏!”,”它身上带着跳蚤!”,然后开始拒绝,然后“它要抓你的!”,“它要咬你的!”好了,他渐渐,渐渐就会产生这些观念,小孩子就跟这些东西开始疏远,我们就是这样子一个,其实被大人带离了道的世界,带离了一体的世界的这样的一个人生过程。所以整个人生是背道而驰的,整个教育是背道而驰的。
如果哪个清明的父母能够引导孩子,他一边在学习文字语言,一边在认识事物的时候,还能呵护那一份一体感,那个父母太了不起了。但是很少有这样的父母,他非得要有道的体会,道的眼光,否则那孩子教育出来,你的孩子跟我的孩子是一样的。他们都这样子,都背离了,越来越背离道。所以老子就讲“塞其兑,闭其门”。你向外,向外,没完没了,越走越远。所以怎么办?关闭!
当然“塞其兑,闭其门”,它是一个比喻,你以为把你眼睛闭起来,你那个分别不在了?不可能。你以为嘴巴不讲话了,你那个分别没有了?不可能。它是一个比喻,这个比喻是不要向外了。这个比喻是说当我们即使看到这个不同的时候,我们也不起分别。因为作为认识事物的这个理智,这个二分的思维,为了描述的方便,为了交流的方便,我们都把事物做区分的。比如说,这个是房间,这个是房间外面,这个是窗,这个是窗的外面,就把它分开了。这个是毯子,这个是垫子,也把它分开了。这个是你,这个是我,把他分开了。这些东西是要来干嘛的?要来确定地描述事物,确定地交流。我们的思维,我们现在眼睛看出来都是分别的,没有不分别的。有什么时候有不分别的?你有可能在开悟体验的时候有不分别。开悟体验的时候,你会体会到别人就是你,那个猫、那个狗就是你,外面的树、石头、河水都是你。许许多多开悟的体验里面都讲到,那一切呈现的都是你自己。这就是开悟体验。你会感觉到的。我们现在很奇怪吧,怎么会它就是我呢?因为我们分别的,所以都没法想象那个一体感。我们小时候的已经忘掉了,只能等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