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579)
清 · 宋龙渊
天道章第七十七(7/7)
● 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不欲见贤。
一身之外,凡无关于身者,皆“有余“也。有余者,亦何必吝于己,不以公诸人乎?
“奉天下“亦孰不能;而孰能,惟有道者。识透天下之身,皆我之一身;则有余者,何不可奉天下乎?
是以圣人能知之,圣人能行之。凡有为也,皆我性分中事;凡有功于人者,即是尽己之事。故曰“为而不恃“也。
功之成也,必自处其功,则视功为己私;不知以我之有余,补天下之不足;即天地生物成物,天地何尝居功。成功而不处,圣人之功,所以大也。
凡以智先人、以能自炫者,皆欲“见(xiàn)贤“也。欲见贤,则其贤必小;欲见贤,则其贤必浅。亦思贤之在我,蕴于中而应于事,为我终身之宝,奚用自见乎?不欲见贤,则贤为不可测之贤,贤为用之不穷之贤。故曰“不欲见贤“。
此章之意,观圣人之不恃、不处、不见,皆是损有余之意也;为之至于成功,皆是补不足之意也。所以克肖乎,天道之“损有余而补不足“,得其平也;亦犹天道,犹张弓:高者能抑,下者能举,无往而不平也。天之道,即圣人之道;圣人之道,即天之道。修道者,其知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