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101)
《微量元素》
定义:含量占人体体重0.01%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měng)、铬(gè)、硒(xī)、钼(mù)、钴(gǔ)、氟(fú)等。根据其生物学作用又分为必需微量元素和非必需微量元素两大类。
学科:肠外肠内营养学_基础营养_无机盐
相关名词:必需微量元素 铁 锌 碘
【延伸阅读】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虽极其微小,但具有强大的生物学作用。其中必需微量元素是对于维持生命正常活动不可缺少且必须通过食物摄取的微量元素,机体缺乏它常会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结构异常,发生各种病变和疾病。必需微量元素有铁、铜、锌、锰、铬、钴、钼、钒、锡、镍(niè)、碘、氟、硒、硅(guī)等。
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有五种:
铁。体内含量最多的必需微量元素。成人体内含铁约4~5克,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及一些呼吸酶中,参与体内氧与二氧化碳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此外还参与多种氧化还原酶的构成,并在维生素A生成、抗体产生、脂质转运及肝脏生物转化等过程中发挥作用。
锌。人体中含量仅次于铁的必需微量元素。成人体内含锌约1.4~2.3克。锌具有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胸腺(xiàn)发育以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促进伤口和创伤愈合,以及维持男性正常的生精功能等多种功能。
碘。成人体内含碘约20~50毫克,其中约20%存在于甲状腺中。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基本成分。碘能够促进生物氧化,调节蛋白质合成和分解,促进糖和脂肪代谢,调节水盐代谢,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利用,参与酶的活化及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硒。成人体内含硒约14~21毫克,遍布于各组织、器官和体液,肾中浓度最高,对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预防肿瘤有重要作用。
铬。六价铬有毒,需将其转变成三价铬后方能利用。铬可激活胰(yí)岛素,平衡血清胆固醇,促进蛋白质代谢和生长发育,在核酸代谢中也有重要作用。
非必需微量元素是生物效应不明确且无明显毒性的微量元素。如铝、钡、钛等。
即使是必需微量元素,也要有一个合理摄入量的问题,摄入过量也不利于人体健康。如肝脏是储存铁的重要部位,铁过量会损伤肝脏,使得肝脏纤维化甚至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瘤;锌摄入量过多时,会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出现恶心、吐泻、发热等症状,引起上腹疼痛、精神不振,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的甚至突然死亡。因此,最好通过合理的膳食保证微量元素的摄取,服用各种微量元素补充剂,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