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秘史】(6)《响水观1925康有为题首诗……》

【古城秘史】(6)《响水观1925康有为题首诗……》

2020-12-18    17'31''

主播: 冯河

105 1

介绍:
【金州古城秘史之五】(6) 《响水观1925康有为题首诗,阎传绂开笔会》 作者:王国栋 大黑山原有两座古刹两座道观,附近的老百姓却不太计较它们的清规戒律,感觉神仙菩萨都差不多,不妨挤在一处好了,何必分佛家道家。所以响水观也曾叫响水寺,观音阁也曾叫胜水寺,唐王殿也曾叫石鼓寺。 虽然我写过《行走 • 大黑山》一书,但这些事我也厘不清。我喜欢关注的是古刹道观之中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文人雅士来到辽南游历大黑山已成风尚,他们留下了诗词、游记等等千古流传。 例如说到大黑山响水观,很多人马上就会想起康有为先生的一首七言: 金州城外百果美,瑶琴洞内三里深。 遥记唐王曾驻跸(bì),犹留遗殿耐人寻。 大连各种文本凡说到大黑山,都会选这首诗。不是写得好,而是诗人名气大。我相信康有为先生若编自选集,这首诗一定不会入选,因为它就是“呵呵”而已、打油而已。 1925年农历八月初,68岁的康有为应大连华商公议会会长李子明邀请,从青岛来连举办书法展。这期间,金州南金书院院长岩间德也参加了康有为的讲演会,于是他邀请康有为到金州参加孔庙即文庙的丁祭。 说明一下,康有为演讲是在大连今胜利桥北的大每馆(每日新闻社),演讲时座无虚席,而听众中日本人又多于中国人。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大连,有两个日本人更像中国人也比较待人亲。一是创办《泰东日报》的金子雪斋,一是金州南金书院的岩间德也,他们都是日本的汉学家也都对中国文化有崇拜心理,按今天的说法就是亲华派。 康有为欣然答应岩间德也的邀请,金州孔庙丁祭一般是在阴历八月初十,也有记载说康有为来金州那天是八月初三。这天康有为乘火车到金州,一大早就到孔庙参加了场面盛大的丁祭活动,陪同的还有金州会会长曹世科、孝廉阎宝琛、毕宗武、孙宝田等人。 丁祭后,康有为来到东门外的南金书院参观并用午餐,南金书院接待的规格比较高,金州的头面人物也都到了。这种情况下,康有为自然要答谢和表示一下,于是席间他为岩间德也赋诗一首: 中华礼失托殊方,躬逢金州祭典煌。 俎(zǔ)豆庄严容肃肃,笙歌和雅乐锵锵。 血气尊亲于此见,神明教化岂能亡。 便作东方君子国,舟通日照大国扬。 此诗当时的款署是“乙丑八月三日道出金州躬逢释奠,敬赋”。 落款的印章是方型篆书阳文:“维新百日出亡十四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共27个字,看此落款也确实了得。 诗中的“中华礼失托殊方”,换作别人早被骂汉奸了,但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于是很多人就故意不提这首诗,仿佛他没写过,大连的各种诗选从来都是选康有为的“金州城外百果美”而不选这一首。 单纯从文字讲,这两首诗孰优孰劣还用说吗?! 在南金书院饮酒赋诗之后,也许还有时间,于是岩间德也和金州的名士乡绅都陪同康有为乘车又到响水观游览。 响水观道长张永祥也非等闲,陪同康有为看了石洞,泡桐、山茱萸,游览一圈回到茶室落座,那边厢笔墨纸砚就准备好了。康南海这种场面见得多了,岂能丢范儿,于是大笔一挥,有了这首“游响水观题壁”。 道长张永祥双手合十行礼,连连口称谢康圣人。 1925年除了康有为先生来响水观赋诗一首,那一年的春天还有一场更盛大的诗会,可惜因为种种原因而后人知之甚少。 说来话长,那时刚刚兴起的大连有一大批来自天南海北的青年才俊,初到这个城市自然有一种情怀和感慨,于是由安徽人、大连泰东日报编辑长傅立鱼发起,组织了一个嘤(yīng)鸣诗社,在这个民间社团里,以安徽广东浙江江苏等南方青年居多,诗社后期的领袖人物则是当时的金州副都统阎福升儿子阎传绂(fú)。 傅立鱼、阎传绂俩人同时又是大连市中华青年会的会长和副会长,可以说就是当时的大连名流。 为什么叫嘤鸣诗社呢? 取《诗经》之意。 《诗经 • 伐木》中有“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句子,意为鸟相和鸣,喻朋友间同气相求,相互提携而结诗社。 大连嘤鸣诗社十分活跃,1926年他们结集出版了《嘤鸣社诗抄》,这是两册铅印的线装本,原版现存于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 写到这里也许有人要提醒我 —— 阎传绂是一个大汉奸啊。 不错,阎传绂后来是伪******大臣,汉奸帽子肯定摘不掉。但是1925年他主持召集响水观诗会的时候,他还是满铁株式会社的一名职员,就相当于我们现在在日企工作的一名高级白领。 不要忘记,中国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九一八始,在此之前大连是日本的租界地。 这时候我们还不能给他戴上上(大dà)汉奸帽子,这时候的阎传绂是留学日本12年刚刚回国的海归,是精通日语又兼而会英语和德语的青年才俊,也是一身光环。 阎传绂家住古城,所以他曾经两次在响水观召集嘤鸣诗社的同道好友赏景赋诗,第二次他还邀请了以日本青年诗人为主的浩然诗社一同来参加响水观诗宴。 这种活动,就是今天的各种笔会和诗会而已。 第二次举行诗宴的那天是1925年5月17日,中午在响水观活动之后,阎传绂感觉大家意犹未尽,于是邀请两个诗社的诗友再到阎家老宅作客。 阎家老宅那时是三进院落、大小70余间房屋,以二进院门为中轴线,正厅、前厅、侧厅、厢房、门房等建筑物左右对称分布。院落里芙蓉、银杏、皂(zào)角、枫树、臭椿、紫藤……俨然就是辽南的乔家大院。 阎传绂的夫人是金州名绅刘心田之女,大家闺秀;她也是海归,是在日本仙台宫城女子学校家政科毕业的。晚饭后,阎传绂也禁不住得瑟一下,拿出家中珍藏的明代画家唐寅的一幅画虎图,大家皆惊呼为稀世珍品,于是诗友杨成能当即赋诗: 金虎家声重旧京,阴阴乔木罩轩楹, 貔貅(pí xīu)貐(yǔ)象风流散,一卷珍藏百兽惊。 阎传绂客厅还有一幅罕见的油画即当时称之为西洋画,画的是女子**半身像。 于是又有人赋诗一首: 搓冰为骨水为神,艳绝西方彼美人, 雾縠(hù)烟消浑不挂,电灯照澈玉楼春。 关于响水观的诗作,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例如郑有德,例如周学熙,例如郑有仁等等,在很多文本上看得到。但阎传绂组织的那一次以响水观为主题的诗会,虽然留下了不少佳作,流传于世的很少,在此附录几首以飨读者: 黄广,也是满铁的职员,又是中华青年会的干事,浙江人,他写的“响水观”有二首: 一 慧泉曾在虎跑(páo)煎,十四年来又一泉。路向金州城外过,云从石鼓寺中连。 煮成佳茗偏多味,看到名花更有缘。竟日淙(cóng)淙声不绝,瑤琴似听大罗天。 二 榴花照眼醉芳筵,聚首金州亦宿缘。古貌欣逢三岛客,多才还有四方贤。 吟成好句谁为最,话到清游我欲仙。笑指赫山今未往,相期赏菊九秋天。 同样是大连中华青年会副会长的杨凤鸣那时是满铁医院的医师,后来是大连歧山医院的创始人,是大连地区西医的开创者之一,但那时正年轻,也是嘤鸣诗社的诗友,那一次他交上来的诗稿是: 响水寺 翠霭凝空不可攀,通幽端赖画桥弯。寺名何待山僧说,凭瀑投溪响漩澴(xuán huán)。 诗社里的诗人尹介甫因事未到,事后又补作了一首: 阎稻农约开诗会于响水寺余因俗累未至赋诗一律 东道难忘旧主人,桃源重访我迷津。客从绝顶归来健,诗为吟筇(qíong)历过真。 古洞蛟(jiāo)龙惊彩笔,深山花草隔红尘。瑤章读遍缘非浅,仿佛云岩著此生。 我个人感觉,这一次诗会阎传绂作东,出手大方不说,他的诗也写的漂亮,那一次诗会阎传绂有三首录其二: 一 一碧山光照眼明,绿杨芳草雨初晴。清阴满径浑如画,悄立溪桥听水声。 二 修禊(xì)蘭亭逸事留,今人骥尾昔人游。流觞曲水家藏酒,唱玉聊珠月满楼。 历历云山连海盖,茫茫碧落入燕(yān)幽。登邻极目关河外,一片雄心四百州。 顺便说一句。那次来金州,康有为给金州一些文人留下了墨宝,听说现在康有为书法作品拍卖价已经接近千万,不知金州谁家还留存有老先生的墨迹,拿出来就是几套房子啊。 平淡的生活不能没有诗,虽然格律诗现在被“老干部体”拖累的日渐式微,我们不妨读一读古城先贤们写过的关于大黑山响水观的诗。穿越时空到近百年前的响水观,也是一次艰难跋涉的远方吧。 关于岩间德也和阎传绂,老王后面都要写一写,岩间德也是阎传绂的老师,也是阎传绂儿子的老师,他们都是金州有故事的人物,需要慢慢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