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66)《古诗词中的浪漫元宵节》(3/3)

【古诗赏析】(66)《古诗词中的浪漫元宵节》(3/3)

2021-02-21    07'23''

主播: 冯河

144 0

介绍:
【古诗赏析】(66) 《古诗词中的浪漫元宵节》(3/3) 作者:张勇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元夜、灯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整个春节期间最欢快的节日。美味汤圆、美酒、美人,使观灯、游神、赏月别有一番滋味。 唐代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元宵节,人人皆吃汤圆。对于汤圆及其材料,古诗词中也有记载。 宋代周必大在《元宵夜煮浮元子》中写道: “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巡旧味,灶婢诧(chà)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清代符曾写的《上元竹枝词》: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不但道出元宵是何种馅什么米做的,甚至连谁家的粉好也和盘托出。 宋徽宗赵佶(jí),在元宵节为了 “与民同乐”,要亲自登上宣德楼观灯“赐酒”。凡在楼下仰视“圣颜”的仕女,都能获得赐酒一杯。据说有个妇女趁机偷了一只金杯,被发现押至御前审问。此妇女情急智生,作《鹧鸪(zhè gū)天》一首,在圣前吟诵: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 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 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 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 宋徽宗听后,对此女才智大加赞赏,不但未罚,反而“以金杯赐之”。 以玩世不恭、又才气横溢而闻名江南的六如居士唐伯虎,也在上元节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一首《元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唐伯虎笔下的元宵节,意境优美感人。紧密结合元宵这一特定环境发出感慨。灯月交辉,笙歌遍地,连村女也穿红戴绿出游,其情景甚为壮观动人。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绘声绘色,元宵景物毕现眼前。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脱口而出,最终以感慨结句。所谓“良辰”“娱人”“笙歌”“开口笑”“消良辰”,便连成一线,组成了一幅元宵喜乐图。 元宵节留下了历代诗人很多美好的诗句,比如: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车驰马骤灯方闹,地静人闲月自妍”; “朱轮画毂(gǔ),雕鞍玉勒”; “春满鳌山,夜沉陆海”。 同时,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典故,都绘成彩灯,供人欣赏。它们与天上的月亮一同斗绚争丽,扮靓了华夏的城市。在和平慈祥的月光下,人的心宁静而柔软,不论是从事什么样的庆祝活动,都轻轻地触碰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如今,虽然时移世易,元宵节依然是我们割舍不掉的精神符号,人们仍习惯在节日中团团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