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然晨读21-《道德经》20

泰然晨读21-《道德经》20

2016-06-21    06'08''

主播: 泰然国学社

39 1

介绍:
我们“泰然晨读”的宗旨是“传承经典、领悟大道、比肩圣贤”!本次《道德经》的导读有两位大德做导师,一位是当今易学泰斗马恒君教授,也是本人的授业恩师,马老师的《周易正宗》被学界评为易经学习的教科书;另一位大德是憨山德清大师,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曹溪中兴祖师。其功德巍巍,为后人所敬仰!一位是文化的巨擘,一位是禅宗大德,跨越时空,交相辉映,一场文化的盛宴,您准备好了吗? 《道德经》第20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儽儽(léi )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 飂[liù]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马老译文】不要羡慕别人跟着去学,就没有人生的忧患。人家顺从你与违拗你,能相差多远?人家说你好与说你坏,又相差多远?人家怕的事情,你也不得不跟着去怕,那怕的事情就海去了啊!大家都兴冲冲地如同享受盛宴,如同登游春,我独自淡泊平静不动声色,混混沌沌,如同个还不会笑的婴儿。独自彷徨,好像是无家可归。大家都有余,我独自若不足,我就是个愚人的心思啊!俗人都明明白白,惟独我昏昏沉沉,俗人都精察明辨,唯独我糊里糊涂。恍恍惚惚如同漂泊在大海上,恍恍惚惚如同是无岸可靠。大家都有用,唯独我。惟独我玩钝鄙陋,我自己与别人不同,只看重天性的滋养。 【笔者续貂】本章从得道者的视野里描述了世俗之人和得道之人的差别!有的版本把“绝学无忧”放到本章,我们把“绝学无忧”放到上一章,感觉和上一章的语境更融合。马老师采用了放到本章的做法,开始解释了“绝学无忧”的含义,特此说明以下,免得伙伴们有诧异之感。恭维和呵斥差别有多大?美丽的和丑恶的,立场有什么不同?人们所害怕的,难道我必须畏惧吗?世俗中人,分别心强烈,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看待,因为有一个自我的存在。法相唯识宗,所讲的第七识末那识的境地,因为自我的存在,分别心是一只存在的。因为有了分别心,自然有了分别念,看到万事万物,自然都有分别!“荒兮,其未央哉”,真是无边无际啊,没完没了的!人生根本的分别其实是你和我的分别。世俗中人享受热闹,喜欢聚会,喜欢吃喝,喜欢登高望远。而现实的我呢?独自喜欢清净,喜欢混沌的感觉,喜欢一念不生的清爽,就像小孩子没有长大的样子。总是一副若有所思,怅然若失的孤单。得道之人,内心有所守,对外在事物的依赖感自然减弱;对人、对事自然没有攀援,自然多一份的孤独和雅致,其实这都是世俗人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的呀!世俗之人内心无所守,有时也不知道该守什么,自然会追求外在的,用外在的拥有填补内心的虚无。世俗之人为数众多,自然觉得得道的人还像有点不正常的样子。外在表现,世俗之人疯狂展现自己的聪明才华,得道的君子内守幽冥,外示愚朴;世俗之人很精明能察的样子,得道者心里象明镜一样,嘴巴不逞一时之能,闷然无语;得道君子默然自处,静止的时候就像宁静的海面;动起来象台风一样,能量十足。两种人的表现,差异十足,究其根本在于得道君子内心守住万事万物之根本,宇宙的的本源,内心守住了道,就像和妈妈在一起,孩子自然会贴近的样子。道体和道用,是君子和世俗之人各自所守,得道之人内守道体,万事万物自然化为道用。本章细微之处,语言不能尽表,各位看官自己体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