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然晨读20-《道德经》19

泰然晨读20-《道德经》19

2016-06-18    06'40''

主播: 泰然国学社

57 2

介绍:
我们“泰然晨读”的宗旨是“传承经典、领悟大道、比肩圣贤”!本次《道德经》的导读有两位大德做导师,一位是当今易学泰斗马恒君教授,也是本人的授业恩师,马老师的《周易正宗》被学界评为易经学习的教科书;另一位大德是憨山德清大师,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曹溪中兴祖师。其功德巍巍,为后人所敬仰!一位是文化的巨擘,一位是禅宗大德,跨越时空,交相辉映,一场文化的盛宴,您准备好了吗? 《道德经》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优; 【马老译文】断绝圣明,扔掉智术,人民会得到百倍的利益。断绝仁爱,扔掉正义,人民就会恢复孝慈。断绝巧妙,扔掉便宜,就没有盗贼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种东西,作为人民教化不行,所以要让他们有所归属,显现纯素,守持质朴,少私寡欲。 【憨山译文】此承前章而言智不可用,亦不足以治天下也。然中古圣人,将谓百姓不利,乃为斗斛权衡符玺仁义之事,将利于民,此所谓圣人之智巧矣。殊不知民情日凿,因法作奸。就以斗斛权衡符玺仁义之事,窃以为乱。方今若求复古之治,须是一切尽去,端拱无为,而天下自治矣。且圣智本欲利民,今既窃以为乱,反为民害。弃而不用,使民各安其居,乐其业,则享百倍之利矣。且仁义本为不孝不慈者劝,今既窃之以为乱,苟若弃之,则民有天性自然之孝慈可复矣。此即庄子所谓虎狼仁也。意谓虎狼亦有天性之孝慈,不待教而后能。况其人为物之灵乎。且智巧本为安天下,今既窃为盗贼之资,苟若弃之,则盗贼无有矣。然圣智仁义智巧之事,皆非朴素,乃所以文饰天下也。今皆去之,似乎于文则不定,于朴素则有余。因世人不知朴素浑全之 道,故逐逐于外物,故多思多欲。今既去华取实,故令世人心志,有所系属于朴素之道。若人人果能见素抱朴,则自然少思寡欲矣。 【笔者续貂】本章“三绝三弃”道出了本和末的关系,“圣智、仁义、巧利”在得道的君子看来,其实都是大道的产物,如果丢掉万物之母的大道而去追寻大道的产物,就会本末倒置了。这一章可以结合当前的时代主题,会有拨云见日之感。11届3中全会,国家确定了改革开放的路线,社会主义建设为核心,经过30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国家富强起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地提升。“鼓励一部分先富起来,然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成为时代的强音!我们回首过去,什么人富裕起来了呢?知识、权利、商业等领域,掌握核心资源的人富裕起来了。贫穷有贫穷的难处,富裕有富裕的问题。如果不能辩证的看待贫富的问题,社会会出一些问题的。民族信仰、价值观、空气污染,资源的枯竭等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到目前是爆发的阶段。人们都在问,失去了碧水蓝天,只有钱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面对人性的负面,虚伪、贪婪、尔虞我诈,我们梦想的理想世界在哪里?我们重温经典,我们获取能量。一味的标榜成功的榜样,一味的宣扬成功哲学,一味的强调经济,我们会出问题的。物价飞升,老百姓获利了吗?一味的强调经济建设,贪污腐败,商业环境的恶化;一味的追求和谐,反而民风日下。我们不是在批判过去,我们需要总结经验。只有实践,才能让我们前进;只有经历挫折,我们才会懂得经验的宝贵;只有出现了问题,我们才会理解经典的对于我们的意义。“圣智、仁义、巧利”是不可以作为经营主题的,对于国家,对于企业,对于家庭,乃至对于个人,同样如此。那么什么才能让我们拥有核心的能量呢?只有万事万物之母的大道,虽然无形无相,却又真实不虚的!当人们内心拥抱大道,用身心融合大道的时候,人内在的灵性会得到激发,工作和生活会碰撞出很多灵感,自然“意必固我”之执着减弱。内在有了大道的指引,欲望的长河自然会立起闸门。悟道君子内心和大道相融,一切顺其自然之理数,减少强为之忧患。“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是对悟道后的状态的精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