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然晨读28-《道德经》27

泰然晨读28-《道德经》27

2016-06-25    05'30''

主播: 泰然国学社

78 2

介绍:
我们“泰然晨读”的宗旨是“传承经典、领悟大道、比肩圣贤”!本次《道德经》的导读有两位大德做导师,一位是当今易学泰斗马恒君教授,也是本人的授业恩师,马老师的《周易正宗》被学界评为易经学习的教科书;另一位大德是憨山德清大师,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曹溪中兴祖师。其功德巍巍,为后人所敬仰!一位是文化的巨擘,一位是禅宗大德,跨越时空,交相辉映,一场文化的盛宴,您准备好了吗? 《道德经》》第26章(本章和上一章顺序调整一下)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马老译文】重是轻的根本,静是动的主宰,因此圣人成天出行不离开所需的车马随。虽然有受人瞻仰的光荣,但安然处之并不在乎这些东西。为什么一个大国的君主要把天下看得比自己还轻呢?看轻了天下就失去了根本,轻举妄动就失去了主宰。 【憨山译文】此诫君人者,当知轻重动静,欲其保身重命之意也。然重字指身。轻字指身外之物,即功名富贵。静字指性命。躁字指嗜欲之情。意谓身为生本,固当重者。彼功名利禄,声色货利,乃身外之物,固当轻者。且彼外物必因身而后有,故重为轻之根。性为形本,固至静者。彼驰骋狂躁,甘心物欲,出于好尚之情者,彼必由性而发,故静为躁之君。世人不知轻重,故忘身徇物,戕生于名利之间。不达动静,故伤性失真,驰情于嗜欲之境。惟圣人不然,虽终日行而不离辎重。辎重,兵车所载粮食者也。兵行而粮食在后,乃大军之司命。虽千里远行,深入敌国,戒其掳掠,三军不致鼓噪以取败者,赖其所保辎重也。圣人游行生死畏途,不因贪位慕禄,驰情物欲,而取戕生伤性之害者,以其所保身心性命为重也。故曰不离辎重。纵使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荣观,但恬澹燕处,超然物欲之表。此其尧舜有天下而不与也。奈何后之人主,沈暝荒淫于声色货利之间,戕生伤性而不悟。是以物为重而身为轻也。故曰身轻天下。奈何者,怪叹之词。物重则损生,故曰轻则失根。欲极则伤性,故曰躁则失君。 【续貂之语】本章描述的是得道的君子的生活态度!从两个维度来展开的描述,“重和轻”可以解读为身体和思想,身体是有形的,思想是无形的;“静和躁”可以解读为“灵魂和欲望”,心灵本身是安静的,却被欲望所牵绊。提示我们,得道的君子需要明白轻重,生命的基础是人身,思想是需要身体来承载的,没有了身体,一切都无从谈起了!红尘中的我们在为了生活忙碌奔波的同时,需要时刻体会到灵魂的宁静,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红尘所累,才不会丢失自我!与之相反的是,众多世俗中人,为了满足无边的欲望,戗生害命,为了功名利禄而做出损害身心的事情,这是对么不明智的选择啊!得道的圣人君子,他们每日的所为都在保护身心性命,内心守住大道,无论在何等繁华的环境,都不会被物欲牵绊,是何等的洒脱!即使你的位置做到君王,如果过分追求外在的繁华,忽视本真的重要,也是不的根本啊!最后的结论,是对所有人的警示,我们收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