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然晨读42-《道德经》41

泰然晨读42-《道德经》41

2016-07-08    08'36''

主播: 泰然国学社

105 3

介绍:
我们“泰然晨读”的宗旨是“传承经典、领悟大道、比肩圣贤”!本次《道德经》的导读有两位大德做导师,一位是当今易学泰斗马恒君教授,也是本人的授业恩师,马老师的《周易正宗》被学界评为易经学习的教科书;另一位大德是憨山德清大师,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曹溪中兴祖师。其功德巍巍,为后人所敬仰!一位是文化的巨擘,一位是禅宗大德,跨越时空,交相辉映,一场文化的盛宴,您准备好了吗? 第41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lèi],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马老译文】上士听到大道,勤奋的取实践;中士听到大道,半信半疑;下士听到大道,大笑荒唐。如果不被嘲笑,那也就不值得称为大道了。所以古人立论中有这样的话:明明白白的大道好像昏昧不明,在大道上修进好像是在退步,通顺的大道好像不顺,上等的道德好像虚谷,最大的洁白好像有无染,广大的道德好像不足,建立道德好像在偷减,纯真的本质好像变了不像,大的方正没有棱角,大的器物很晚才能造成,大的声音听起来稀微,大的形象看起来无形,大道潜隐没有名声。然而只有大道善于施予而成就万物。 【憨山译文】此言道出常情,而非下愚小智之所能知,必欲上根利智可能入也。谓上根之人,志与道合,一有所闻,便身体而力行之。如颜子闻者未尝不知,知之未尝不行。故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若夫中人之资,则且信且疑,或日月至焉。故曰若存若亡。至若下根之士,即有所闻,了不相蒙,而且以为怪。故大笑之矣。以道出常情,非愚所测。此辈不笑,不足以为道。以其道与常情,每相反而已矣。何以知之。故古之建言者有云,明道若昧。此下十二句,皆古之立言者之辞,老子引之以明相反之意。谓小人用智,恃知以为能。圣人光而不耀,以有智而不用。故明道若昧。小人矜夸竞躁。圣人以谦自守,以卑自牧。故进道若退。世人崖嶷自高。圣人心与道合,同尘混俗,和而不同。故夷道若类。世人局量扁浅,一毫不容。圣人心包天地,德无不容,如海纳百川。故上德若谷。小人内藏瑕疵,而外矫饰以为洁。圣人纯素贞白,一尘不染,而能纳污含垢,示同庸人。故大白若辱。小人一德不忘,必恃自多而责报于人。圣人德被群生,而不以为功。故广德若不足。小人一善之长,必炫弄自售,欲求知于人。圣人潜行密用,凡有所施于人者,惟恐人之知己也。如泰伯三让,民无德而称。故建德若偷。小人随时上下,见利而趋,望势而变。圣人之心,贞介如玉,而不可夺。而能与世浮沉,变化无穷,无可不可。故质贞如渝。渝,变也。世人圭角自立,一定而不化。圣人心如太虚,无适不可。故大方无隅。隅,犹定向也。世人小智自用,以图速效。圣人深畜厚养,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迫不得已而后应,乘运而出,必为天下之利具。故大器晚成。所以然者,譬夫大音之希声,大象之无形,殊非常情之所易见易闻。宜乎下士闻而大笑之也。以其世之所尚者,名也。然道隐于无名,又岂常情所易知耶。所以圣人之广大难测者,以其有大道也。夫惟道也,万物皆往资焉而不匮,曲成万物而不遗。故曰善贷且成。圣人如此,所以世人皆以大似不肖。而轻笑之。然不笑,不足以为道也。 【笔者续貂】本章描述的是大道与士的因缘聚会!士分三种,上士,中士和下士。这里没有描述他们的区分标准,只是用对待大道的态度来做的区分,或者对道的态度本身就是一个标准。上等智慧的读书人,听到大道的描述,就会勉力前行,用“道”来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中等智慧的读书人,听到大道,将信将疑;下等根器的读书人,听到大道的描述,第一反应就是大笑,下等根器的人不笑,是难以显示大道的伟大与玄妙的!老子在这里用了十二组的对比词语,为大家勾勒了大道在实际生活中的妙用,下等根器眼里的世界和世界的真相是如此的不同!到底哪一个是我们该选择的呢?老子的结论是“道隐无名,善贷且成”,大道的玄妙在于“似或不似之间”,两件完全对立的矛盾物,他们内在的联系是“无名而隐”的,道的联系是看不见,摸不到,没有名相的。也正是因为道的唯一性,它才是万物的根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