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泰然晨读”的宗旨是“传承经典、领悟大道、比肩圣贤”!本次《道德经》的导读有两位大德做导师,一位是当今易学泰斗马恒君教授,也是本人的授业恩师,马老师的《周易正宗》被学界评为易经学习的教科书;另一位大德是憨山德清大师,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曹溪中兴祖师。其功德巍巍,为后人所敬仰!一位是文化的巨擘,一位是禅宗大德,跨越时空,交相辉映,一场文化的盛宴,您准备好了吗?
《道德经》第44章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马老译文】一个人的名声与身体,哪样更值得爱惜?身体与财货,哪样更为重要?得与失哪样更为有害?过分吝啬肯定会造成巨大的破费。过多的收藏肯定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知道满足的人不受困辱,知道适可而止的人不会有危险,可以长久平安。
【憨山译文】此言名利损生,诫人当知止足也。谓世人只知名之可贪,故忘身以殉名。殊不知名乃身外之虚声耳。与身较之,身亲而名疏。故曰孰亲。货,利也。谓世人只知利之可贪,故忘身以殉利。殊不知利乃身之长物耳。与身较之,身在则有余。故曰孰多。世人不察,每役役于名利之间,贪得而无厌,戕生而伤性。与夫贪得而身亡,不若身存而远害。故曰得与亡孰病。故凡爱之甚者,费必大。藏之多者,亡必厚。如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雀未得而珠已失。此爱之甚,而不知所费者大矣。如敛天下之财,以纵鹿台之欲,天下叛而台已空。此藏之多,而不知所亡者厚矣。不唯爱者费而藏者亡。抑且身死名灭,国危而不安。斯皆不知止足之过也。故知足则不辱,知止则不殆,即斯可以长久矣。噫,老氏此言,可谓破千古之重昏,启膏肓之妙药,昭然如揭日月于中天也。而人不察乎此,惜哉。
【续貂之语】本章老子用反问的语气进一步引发了思考!“名与身”、“身与货”、“得与亡”是对立统一的三对矛盾,世人忘身以求名,害身以索利,分不清真正的得与失,是很令得道君子感慨的!付出心血过多一定劳累身心,厚敛薄施者得到只是财物而已,在财物的累积中反而会丢掉很多的东西!得道者遵从得到而知足,探求而知止的态度,反而会得到长久!从得道的角度,“名和身”,“身与货”,“得与亡”都是对立统一的,在虚名和实际,内在和外在,付出和得到之间,做到平衡,才是关键所在,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意义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