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掉朋友圈一个月后,我体悟出最隐蔽的社交潜规则”

“关掉朋友圈一个月后,我体悟出最隐蔽的社交潜规则”

2021-06-24    09'25''

主播: wxlz(皖馨读书会)

227 2

介绍:
“关掉朋友圈一个月后,我体悟出最隐蔽的社交潜规则” 作者 | 吴桐,南方姑娘,热爱文字和大海。 主播 | 王霞 图片 | 视觉中国 “关掉朋友圈一个月后,我体悟出最隐蔽的社交潜规则”00:0011:59 你喜欢刷朋友圈吗? 我很喜欢。 甚至,可以说是朋友圈重度用户,不刷不快。 可渐渐的,我发现,朋友、微商、广告、新闻……越来越多碎片信息充斥着朋友圈。 朋友圈里分享生活的少了,戾气重的、负能量的多了。 看看这个人又升职加薪了,看看那个人又出什么大新闻了,人也变得浮躁、焦虑起来。 当一个人把很多时间都浪费在关注别人身上,就会很难专注当下的自己。 于是,我尝试关掉朋友圈一个月,意外地收获了许多。 从中,我总结出了这三点人际交往的建议,与你分享。  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邻居的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女主角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日常做饭、带3个孩子、收拾房间,温馨又琐碎。 有一天,透过窗户,看到对面邻居小夫妻—— 喝酒畅聊、唱歌跳舞、热拥接吻、高朋满座……生活多姿多彩,羡慕得不得了。  而反观窗户这边的自己—— 每天围着3个孩子转,处理家里各项事务,忙得焦头烂额。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那扇窗后的生活,让女主角的情绪越来越差。 直到有一天,她看到邻居男人剃了光头,躺在床上,看上去状态不太好。  对面的女人常常心情沉重,掩面痛哭,再后来,两个人来抬走了一具尸体。 女主角懵了,跟着下了楼,没想到对面的女人认出了自己,说: “你是住对面楼的吗?你的3个孩子真的很可爱。 我们常常偷偷看你们一家的幸福生活,真的很羡慕你们。”  原来,对面楼的男子得了绝症,知道时间不多了,夫妻俩一直在尽力快乐。 相比之下,反而是自己安稳琐碎的小日子,成了别人眼里拥有不了的生活。 平日里羡慕的人,其实正羡慕着她,这是女主角从来没想过的事。 一扇窗,两个家庭,比较之下的幸福,像极了我们的朋友圈。 透过只言片语,外人能看到光鲜亮丽的生活,却看不到躲在角落里沮丧的日常。 生活的现实就是如此,人们往往执着于和朋友圈里的人设比较, 不在自己的所有中寻求快乐,却在别人的所有中寻找痛苦。 当你好不容易升职加薪,打开朋友圈却发现往日同学早已财务自由; 当情人节老公送你一只口红,打开朋友圈却发现闺蜜男朋友送了一辆车; 当你的孩子好不容易考了及格,打开朋友圈却发现邻居的孩子早已夺得奥赛金牌…… 人们从来看不见那些过得比我们差的人,只会看到那些过得比我们好的人。 于是,比啊比啊,比得越来越不平衡,越来越心酸、越来越焦虑。 梁文道说:“幸福源于不比较。” 如果此刻的你,也深陷比较之苦,不如关掉朋友圈,不看,不想,不比较。  前段时间,朋友A生气地跑来告诉我,她刚拉黑了我们的共同好友B。 原来,是因为小A心情好,在朋友圈晒了两张自己的自拍。 小B就在底下评论:长这么丑,谁给你的勇气发自拍? 开玩笑也好,真心挖苦也罢,小A一下子被惹怒了,直接拉黑了对方。 微信朋友圈里,藏着无数的社交。 发一张自拍,写一段心情,都少不了被人议论和评价。 发朋友圈时,你会在意别人会怎么看待你;看朋友圈时,你又会评判对方是怎么样的人。 评论朋友圈时,你会担心会不会说错话;不评论朋友圈时,你又会担心会不会比较淡薄。  而且,朋友圈里成千上百的联系人里,不一定都是朋友。 最开始,那里只有自己的知己好友,后来慢慢多了家人亲戚、同学、同事; 再后来,工作对接中的客户,做微商的小学同学, 街边随便扫码加上的卖保险大哥……都成为了你朋友圈中的一员。 随心所欲畅所欲言的自留地,变得拘谨不安, 有些话你不能说了,不敢说了,也不愿意说了。 日剧《凪的新生活》里女主是个特别善良的老好人。 察言观色和小心翼翼是她生活和工作中的全部状态。 为了和同事搞好关系,她甘愿做“背锅侠”; 一起自拍,即使自己闭眼了,她也不会多说什么; 每天都会给所有的好友点赞,生怕别人会说她的坏话,会把她撇开。 这样战战兢兢的社交关系太复杂,也太心累了。  但其实,真正的感情并不是单单靠朋友圈的几个点赞来维系。 不断讨好或者过度思虑的关系,是毫无意义,也是不会长久的。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来年春暖花开之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选择。” 与其被不舒服、不健康的人际关系牵绊,不如退出朋友圈,还自己一个轻松自在的心灵。 花时间去完善自己,无需刻意讨好迎合,当你变得优秀,自然会有优秀的人来靠近你。  古典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 “这个时代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过多,思考太少,永远在线,随时干扰。” 低质量的合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人要学会独处,培养独处的能力。 朋友圈的断舍离,就是保持独处清醒的第一步。 在许多观众心目中,66岁的陈道明,一直都是“油腻男”中的一股清流。 事业上,追求忘我,不断修养自己,磨练演技; 感情上,不喜应酬,忠贞不二地陪伴在发妻身边; 生活中,热爱独处,看书、练字、弹琴,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自由自律。 内关己心,外察世界。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远江湖。  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只有在独处时,心灵才能游于天地之间,与生命、宇宙对话,发现世间万物之美。 人这一生,圈子不在于大,而在于合适,朋友不在于多,在于真心。 《乌合之众》中谈到:“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 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当你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你才有更多的思考空间,保持理性和冷静。 保持独处的意义在于,不因所谓的“合群”而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别人的生活里; 不屑生活在别人的思考的结果中,而淹没自己内心的声音; 更不会同化自己,去换取泛泛之交的信任,而变得平庸而狭窄。  一直很喜欢这样一段话: “人要学会习惯沉默,心灵要逐渐冷却安静, 只有在看书的时候,才会认真的听别人在讲些什么, 或者写东西的时候,听自己内心世界在激荡些什么。” 如果你也向往这样的状态,那我鼓励你当个不合群的人。 我相信这样的独处并不是孤单,而是一种成长。  三毛说: “朋友这种关系,最美在于锦上添花;最可贵,贵在雪中送炭; 朋友中的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但不扑鼻,缓缓飘来,似水长流。” 朋友圈也好,群聊社交也罢,无非都是维系一段关系的工具。 真正的朋友,从不在朋友圈里,而是在你的心里,在你的生活里。  关闭朋友圈并不是终极目标,停止对它的过度依赖,摆脱负面情绪才是。 回归生活本质,多给身边人一些关注,静静去看一朵花开,品一杯茶香, 生活,就是在这种点滴的小事中,变得幸福而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