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行己有耻第三单元行己有耻朝读经典七年级

11行己有耻第三单元行己有耻朝读经典七年级

2017-04-06    05'25''

主播: 赵晓丹襄阳

176 6

介绍:
第三单元 行己有耻 孔子说:“知耻近乎勇。”一个人只有懂得什么是羞耻,才能自省自勉,奋发图强。有羞耻心的人,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战胜自我,这是“勇”的表现。一个民族,也只有“知耻”,才能唤起洗刷耻辱、捍卫尊严的勇气,激发出改造社会的巨大力量,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 11行己有耻 《论语•子路》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tì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kēng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shāo之人,何足算也?” 注释 1选自《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标题为编者所加。行己,指立身行事。有耻,有知耻之心。 2士:商周最低级的贵族阶层,后世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 3四方:即四方诸侯之国。 4硁硁:形容浅陋固执。 5斗筲:容量小的容器。这里比喻人的才识短浅,气量狭窄。 文意 子贡问:“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呢?” 孔子说:“自己在行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四方诸侯之国,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乡里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做到,做事果断,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见识浅狭的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又问:“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值得一提呢!” 你知道吗 苏武牧羊 汉武帝末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结果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逼利诱,欲使苏武投降,但苏武坚贞不屈。匈奴便将他迁往北海(今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艰苦的环境,没有使苏武屈服。他在北海边牧羊,每天拿着那根代表汉朝的旄máo节,以示时刻不忘自己的祖国。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挖野鼠收集的野果充饥;冷了,就挤在羊群中取暖。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旄节上的牦máo牛尾装饰物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变花白了。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后,方得获释回国。他的事迹,很快便传扬天下。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表彰其不辱使命的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