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饸饹汤》   作者:张玉堂

《饸饹汤》 作者:张玉堂

2019-09-01    11'09''

主播: 紫若萱秋

1731 6

介绍:
《饸饹汤》 文/张玉堂 多年来,以长钢地区为中心,流行着一种特有风味——饸饹汤,几乎成了人们必吃的早点。而且,在长钢所到之处,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卖这种小吃。 清晨,不管是上班的、上学的,或者在家休闲的,甚至早起准备出远门的,都要就近或者专程到某一个小摊上,去喝一大碗饸饹汤,才能踏实地去做所要做的事情。 卖饸饹汤的摊点,烧着旺旺的炉火,支一口大锅,锅里汤水翻滚,旁边是一大盆已经煮熟的饸饹面。推主围着炉火摆几张桌子,上面摆了切好的葱花、香菜,拿出盛味精、胡椒粉的瓶子,倒一壶上好的老醋,就可以开张了。 食客只要报一声“大碗!”或者“小碗!”摊主就依据客人所需,从盆里一把抓起长长的饸饹放进手边的“漏瓢”,在锅里三晃两晃,左手拿了海碗,右手猛一抬,左右手配合得恰到好处,饸饹面连汤带水就进了碗里。然后,右手放下“漏瓢”拿起铁勺,加了豆腐丁,再伸进一个小盆里挖了用油炒香的蒜末,往碗里一点,一碗冒着热气的饸饹汤就端到客人面前。碗是一样大的,“大碗”“小碗”只是碗里面多面少来区分。这个过程,从叫面到上桌,也就三四十秒的时间。 上个世界末,大概是1990年前后,在长钢地区卖饸饹汤的只有两家,一家在原来的春草商场门口,一家在现在市场路拐角楼东北角。春草商场因为面临309国道,那时大车小车都要穿越长钢境内,因路况很差,坑坑洼洼,扬灰荡土的,这家的卫生条件就要差些,光顾的人少,没多久就不开了。人们多数是去市场路那一家去喝饸饹汤。那时还没有拐角楼,原址是一个自由市场,市场的大门口就是这家卖饴铬汤的小店。 店面没有招牌,店面也不大,只有两三间房子。靠门口的地方,置一个炉灶,灶上一口铁锅,再往里面是一张条桌,既像是柜台,又是操作台,桌上摆着一个大铝盆盛面,盆的旁边是一摞敞着大口的粗瓷碗,还有几个碗里已经盛上了饸饹。灶台后面经常坐着一位端庄利落的中年妇女,是小店的老板娘。客人少的时候,见她拿一本杂志或者书在看,客人进门,因为没有大小碗之分,不待招呼,就伸手拽过一碗已经盛好的饸饹,一手拿碗,一手掌勺,从滚滚的锅里一勺一勺舀了热汤反复滗涮,如此三四回,饸饹就热了。再用勺子舀一勺提前炖好的豆腐丁,加满汤后,在滚锅的边沿一㧟一碗宽汤热面上漂着油汪汪一层蒜末。客人端着找位置坐了,加葱花、香菜末,根据个人喜好撒几粒味精,或来一勺老醋,热热乎乎地连吃带喝。 小店从早上六点钟开门,直到晚上九点才打烊,客人随时都可以进店来吃,但早上的生意最忙。午饭过后,过了吃饭时辰的,或喝了酒又没有记得吃饭的,也会来喝饸饹汤。这时铁锅里的汤已经不多,可以看见锅底的一整根猪棒骨,和一个纱布的调料包。桌子后面,隔了一堵墙,墙上有一个门和一个没安窗户的敞口,从敞口望进去,里面就是制作饸饹面的作坊。靠里墙垒了一个偌大的炉灶,一口偌大的铁锅,锅上架一个偌大的饸饹床。通常是两个人,一人负责喂切好的面剂子,另一人站在炉台上负责压面。面压进锅里,拿剂子的人负责看锅,另一个人跳下炉台,端来一个盛了凉水的大盆子,煮熟的饸饹面就捞进大盆,反复冲涮,直把饸饹涮得晶莹剔透,便控干水分,拌了食油防止粘连,饸饹汤的主料就制作好了。 特色之处在于炒过的蒜末,汤碗里必须汪一层蒜末才能出味儿,如果缺了这一味辅料,饸饹汤就失去了它的风味。至于豆腐,只要切丁在白水里加盐炖热即可。蒜末要先切成小丁,不能大也不能小,大了炒不透,小了炒不成形,而且必须匀称。炒制的过程在于火候,油温不高不低,才能使蒜末金黄香脆,不焦不蔫。我曾经试着自己做过,开始几次总是一半焦了一半还是白色的,焦了的发苦,白色的没有那种味道。经过多次尝试,基本掌握了技术,但终因工序过多,嫌麻烦,不如到外面叫一碗省事儿。放了蒜末的饸饹汤,既有蒜的香味,又有不经意的嚼头,所以很多人总是提醒摊主,“多放蒜末。”尽管蒜末提味儿,但没有几人知道制作中不太好把握的技巧。 据说,饸饹汤是从晋南的临汾一带传到长钢的,但我了解,在临汾并没有这种吃法,当地有名的风味是牛肉丸子面,主料也是饸饹;还有一种吃法,制作前期大致一样,但上桌时是加了炖肉的,当时长钢也有卖过,但没多久就关张歇业了。在晋城一带,办红白事时吃的饸饹也是提前压了煮熟,但吃的时候是烫热浇卤,吃法也不一样。唯独长钢地区的吃法如是,或许是又一种创造,万事万物本无定法,不断改良才能推陈出新,也算不得稀奇。但偏偏只有长钢或周围的人认可这种吃法,到了别的地方就红火不起来虽然也有外面吃过饸饹汤的人交口称赞,却终究是走不出去。 随着街面改造,那家小店便关张了,后来并没有再开。倒是两个雇佣的活计,一男一女成了夫妻,成家后一直摆着地摊儿卖饸饹汤,似乎得到了真传。饸饹汤的生意日渐兴隆,涉入的人越来越多,竞争也激烈起来,都在佐料上做文章,有的增加了海带丝,有的是把豆腐油炸了再炖,还有的在汤里放了整只的鸡,捎带着卖煮鸡蛋,但还是找不到当年小店的那种味道。 或许,那个纱布料包里还有玄机?各行各道都有自己的秘密,大概饸饹汤也不例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