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于艺—乱弹安学武;作者:王士新

游于艺—乱弹安学武;作者:王士新

2017-08-23    18'54''

主播: 天高云淡(点儿)

532 6

介绍:
游于艺 ---乱弹安学武 作者:王士新 我的朋友中,有官员、教师、企业家、自由职业者、农民。其中既有成就卓著、声名远播的艺术家,也有默默耕耘、不见经传的草根布衣。形形色色,林林总总,阶层不同,身份迥异。但无论居庙堂之高,抑或处江湖之远,却都是朴实正直,忠厚礼让,宁静洒脱之辈。这也是我足以自豪满足的人生财富。但若以杜甫“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的标准来衡量,同乡安学武在我的朋友圈中,绝对是一个不可不说的人物。 其实,从与学武兄熟悉的那天起,我就一直有想说一说他的冲动。无奈我生性慵懒,崇尚老夫子述而不作的风范。何况读书有限,惭愧笔头功夫,无法真实生动地表达与塑造心中所思所想,那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面前的安学武兴趣广泛,身份多重,在多个领域,移形换步,游走于企业家,诗人,词人,摄影,歌唱,朗诵,社会活动家之间,闲庭信步、游刃有余,难以用某个角色定义其人。犹如儿时玩过的万花筒,异彩多变,花团锦簇,角度一换,风景迥然。用此比喻安学武之多姿多彩,庶几可乎? 初次认识安学武的人,大都有一个共同的印象,每每笑容满面地出现在众人的面前,衬衣洁净挺括,西服或夹克平整无皱,鞋帽的色调与款式搭配协调,头顶的长发微微卷曲,时尚而适时的风衣,长长的围巾,似乎总是挂在胸前,俨然翩翩文艺青年的作派。见面一律行拱手礼,抱拳相向,谦谦有民国范儿。走起路来,腰板挺直,步伐坚定,军人风采依旧挥之不去,无论是朋友聚会、同学相约,抑或是文人雅集,同事婚嫁,都少不了他忙碌的身影。联络、服务,迎送,前后招呼,上下打理,自觉而周到,似乎是无可争议的责任使然。是个地地道道的热心肠,这应该是大家的共识。 常人眼中的学武兄,应该是一个企业家。几十年下来,电梯生意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安升安升,伴君高升”的企业品牌已享誉沂蒙,朋友们分享的是他成功的喜悦,从他口中却从来没有透露出生意场上的艰辛与凶险,脸上永远都洋溢着坚毅和阳光。还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书法家,然而他兴趣广泛,一手毛体书法长枪大戟,风樯阵马,跌宕起伏,腾挪之间,如有神助,多有“无意于佳乃佳”之作。他喜欢吟唱,诗词歌赋,时尚名曲,经典老歌,随口唱出,自有一番男儿气概在身上荡漾;更有酒酣耳热之际,顺手掏出随身携带的音响,站直身形,或歌或吟,直抒胸臆,旁若无人,一副青衫磊落,江山在我的潇洒。他喜欢摄影,在摄影界担当着重要角色。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均能触动他敏感而兴奋的神经,在快门闪烁中发现着美,记录着美,传播着美。 我心目中的学武兄,比企业家更准确的身份似乎应该是诗人。其何时发韧于此,不得而知。这些年经常见其诗作见诸报端,出手不凡,想必是三河交汇,幞头山下的诸葛故里,丰厚的文化底蕴滋养、培育着这方水土上一代又一代人,他的文人情怀应该是年轻时代便已生根发芽。如今网络交通绝盛,空间被无限拓开,更给了学武兄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他人素常之所见所闻,在学武兄那里皆能化作意趣盎然的诗行,随口吟出,或长或短,诙谐机智,用词熟稔,略无滞碍,才思妙句,泉涌如注,绣口一吐,便似半个李太白。正是这些诙谐机智,俯拾皆是的句子,在俚句中见端方,于口语间显情调,看似张打油,实近白乐天,没有率志委和、得心应手的功夫,哪有出口成章,深浅自如的境地?过去常常用“倚马可待”、“七步成诗”来形容诗思敏捷、才气过人,学武兄之作面广量大,不让古人。尤为可贵的是他的诗作总是积极地把自己的人生和艺术融入到如火如荼的社会变革和进步中去;多以和谐的自然、灿烂的文化、秀丽的山水为题材,弘扬社会正能量,赞颂人间真善美,这在当下,殊为难得。近几年,诗人的视野更加深邃地转入到对大时代、大主题的思考,社会的发展,家乡的变化,每每让他激动不已,诗兴大发,诗作也随之变得凝重而耐读。故而有了《智圣国际温泉颂》,“追赶太阳,驰施明月”,“如鲲鹏翱翔蓝天,似蛟龙腾游四海”,写出对温泉城的惊叹与震撼;“清泉水滑洗凝脂,智圣汤泉出芙蓉”,“阳都月照杨玉环,独树一帜舞翩跹”,把温泉之大美赋给了美轮美奂的智圣温泉城;“骋怀游心沐陶然,洗得人生浩如玉”,把人间桃源之美,赋给令人心醉的智圣汤泉。在另一首歌颂汤泉的诗作《智圣汤泉的由来》中,更是把汤泉与女娲补天,卧龙结缘联系起来,笔下便有了补天女娲“辛劳的一滴汗珠,洒向大地沸溅”,“阳都喷射出一眼神泉”,“英逸诸葛,水润浪翻,蛇舞龙云,绕神池三圈,一条白龙飞向西南”的奇思妙喻,读来让人拍案。诗人的脚步是不会重复和停留的。日渐丰饶的个人阅历和挥之不去的乡情愁思,便一一在脑海、在笔端,斑斓着陆。《红嫂白了头》、《常山啊常山》、《我曾是你的兵》、《沂蒙小推车》、《浓浓拥军情》、《原来阳岚居桃仙》、《兵哥这身泥军装》……一首首情真意切,一句句元气充沛,字里行间,情浓之处,风旋水泻,最是摇人心旌,读来心血昭张,令人动容。 读学武兄的诗,除感受到他热情豪放、激情澎湃、真情动人之外,从中我更加深切体味出他浓浓的军人情结。青年应征入伍,服役海军,这段人生体验,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血液中。革命的大熔炉对生命价值的锻造是很难用语言去表达的,学武兄极其珍惜这些难忘的时光。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手足之情;时刻准备保家卫国之心,刻骨铭心,魂牵梦绕。“岁月沧桑身虽老,召唤听命令”,“祖国需要我们时,挥戈再冲锋”,语言平实却真情流露,慑人魂魄,大有天地广阔、长风猎猎、挥戈沙场、再战三百回合的气度与血性。诚于坚守,勇于呐喊,敢于冲锋,这是真正的战士。 我始终认为,诗人写作感事咏物,以舒胸襟,大抵两类,一者有字无腔,曲笔讳饰,虽合辙押韵,工致圆融,却不见性情;二者意境融彻,因人而彰,写他人之未写,于平淡无奇处见真味,此乃真诗人。学武兄显然属于后者。沂蒙大地独有而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对家乡,对母亲的自然情怀,时时都在叩击着他的诗心,那也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因此《老碾》横空而出,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我知道破茧的时刻到了。“山村的这台老碾,你转了几百年,日月同心轮转,磨平了沟沟坎坎”,磨平的岂止是老碾本身的沟坎,而是岁月阅尽沧桑的厚重,“娘推过这台老碾”,“红嫂推过这台老碾”,这里用“娘”和“红嫂”来比喻沂蒙母亲的伟大形象,可谓大气淳然。沂蒙母亲是中华民族创造出的爱和善的极致,是沂蒙品格的一种永久冕旒,像海洋一样宽大深厚,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不竭能源。大爱永恒,美在内心的沉淀,总是不断地被生活所催生唤醒。这台并不起眼而又睽违已久的老碾,诉说着历史,记录着变迁,延续着生命,渗透着对亲人,对责任的担当。一曲《老碾》朴实无华,清新流利,却心意深蕴,在不经意间回响着不绝如缕的空外余音,洗礼着每个人的心灵。这是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生发出来的呐喊,这是时代与历史碰撞与交融中发出的嘹亮音符。这首《老碾》一经问世,便有名家配曲、演唱,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学武兄诗作的经典代表,诗由心出,言为心声,有诗伴随人生,人生便也有了诗意。 我言学武兄,题曰“乱弹”,其意大致有二:一是百姓自古有“乱弹琴”的俗语,比喻所弹之琴,音不着调,五音不准而失和,正如我之写他,笨拙的笔触如何能描绘出学武兄多姿多彩的风采?次者,中国传统戏曲中有一曲目便曰“乱弹”,自蒲州梆子戏衡生而来,特点是文场武场并重,文器武器杂揉,管弦锣鼓一齐招呼,板腔花腔,同台呈上,杂而有趣,他剧罕有。用之于多才多艺集杂家于一身的学武兄,不知当否?信笔如此,思忖着眼前的学武兄,每天清晨,伴随着黎明的曙光,沿着闲花野草的路径,在半亩方塘中徘徊天光云影,在秋水一色中寻觅画境诗情,随走随拍,随思随吟,脸上永远绽放着招牌似的微笑,耳机听着或悠扬或轻灵的歌曲,何其逍遥?思忖着与朋友小酌时的学武兄,酒过三巡,锦心绣口,衔华佩实,珠落玉盘的出口成章,“一提老碾,举杯就咽”的豪放抒情,何其洒脱!哪有丝毫奔波驰骋于职场而心神疲惫的商人影子?人生如此浪漫,夫复何求。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我与学武兄哪里有李白与杜甫相隔千里、诗念万里的风度与才情?只是闲暇之余琢磨文墨,忙碌之余装装小资而已。放笔写来,想学武兄如在侧,定置酒举杯,浮一大白。 丁酉夏日于易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