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巧云老师陪伴手记:数学考试焦虑症的女孩】
昨天晚上很晚了,有个孩子在网上找我:老师,我有数学考试焦虑症。(可怜的孩子,已经给自己贴了标签,这个标签一旦贴上,数学还能学好吗?)
我:你害怕考不好,是吗?(根本不是考试焦虑的问题,而是有怕。焦虑只是症状,不是病因,更不是病理。病因是不自信,病理是没有感受到爱。)
女孩:嗯嗯。
我:为什么一定要考好?
女孩:因为不考好就上不了好大学
我:考大学为了什么?
女孩:家长说考上好大学才有好工作,才会幸福,才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好工作就会幸福了吗?(连续的几个问句是想让孩子看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女孩: 没有以物质为基础的生活就不会开心。(从这里已经看到孩子在家长的影响下价值观已经有点偏了,一个人真正在乎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我:我昨天说过一句话:如果追求物质的速度超过了追求精神的速度,内心是空虚的,物质越多越迷茫。(昨天我在操场给高一年级的学生心理讲座,主题是“心态是成绩的保障”,因为这场讲座才吸引了这个孩子,一场讲座能帮到一个孩子,这场讲座值了。)
女孩:可是我还是觉得想不通。(孩子还小,体验少,想不明白是正常的,不需要她马上想明白,种下一粒种子就行。)
我:好的心态是前提,没有好的心态,拥有再多也觉得自己是穷人。心态好,温饱就会觉得很满足很幸福了。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已经在迷失自己了?
女孩:是的,好累。(可怜的孩子,才高一就觉得心累了。)
我:累,正证明这些不是你想要的。一个人精神上不愉悦,什么都不做,也觉得累。人是不怕苦不怕累的,就怕心累。(如果追求的是自己想要的,喜欢的,再累也不觉得累。)
女孩:其实我想考好还有一个原因。我喜欢一个男生,他很优秀,理科很好,我正好学理科很吃力,他在奥赛班,我在普通班,我特别想和他在一个班,希望分班的时候能和他分一个班。(可怜的孩子,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跟上别人的脚步,迷失了自己,得到再多也不会开心。)
我:如果他喜欢你,喜欢的是你这个人,而不是你的成绩好坏。如果与成绩相关,这不是真爱,经不起考验。你觉得自己成绩不好,配不上他,是吗?
女孩:嗯嗯,他以前喜欢一个很优秀的女孩。
我:如果他是以成绩为标准,他本身就没有爱的能力。
女孩:可是我想和他一个班,想和他在一起学习 一起考大学。
我:这样就能在一起了吗?能幸福的在一起,一定是因为爱,真爱
女孩:我也并不是想和他一起走到最后,我知道早恋很少有走到最后的,我只是不想每天感觉空荡荡的。(可怜的孩子,明知道没有结局,还硬闯,怎会不累?怎会不受伤?)
我: 把自己迷失了,就算在一起,你也觉得空,你相信吗?把自己迷失了,精神是空的,只有躯体。
女孩:可是我以前也和他在一个班上的,感觉很想念。(一个不爱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我: 你的空,其实不是因为他,而是你不关注自己,不自信,把这个寄托到他身上而已。
女孩:那我应该怎么做呢
我: 你先回答我,你是不是不自信?
女孩:是的,感觉很自卑。
我:这才是根源,不解决这个问题,你的空就一直在,和他在一起的甜蜜也只是暂时把空掩盖了。
女孩:那我应该怎么办呢?
我:每天至少记录两条自己这一天进步和值得鼓励的地方。
女孩:要是没有怎么办?
我:你问这个问题就是不相信自己。看到自己不自信了吧?
女孩:不自信是因为什么呢
我:问的好!爸爸妈妈恩爱吗?(不自信,要么是爸爸妈妈要求高,否定多;要么是家庭氛围不好。感受到爱才会觉得自己值得被爱,才会自信,前者是错误的爱,后者是被忽视,或者成了父母斗争的垃圾筒。)
女孩:不恩爱, 离婚了。我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的,妈妈在外地。这是不是根源?(果然是被忽略的孩子,可怜的孩子!)
我:是的,宝贝。你不敢不好。(父母不和,孩子会以为只要自己听话,乖,他们可能就不会离婚;现在孩子为了让妈妈省心而压抑真实的自己,把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不好的一面藏起来。)
女孩:谢谢老师,那个方法我会做的。想让自己变得自信点。
我:加油,你一定可以,随时找我,好吗?什么时候让我抱抱你。(心疼这个乖乖女。)
女孩:嗯嗯。老师谢谢您!
这个家庭没有得到温暖的孩子,很容易“早恋”,一旦“早恋”失败,很容易绝望。我们看到家庭不和带给孩子的伤害,我们看到不自信的孩子是如此之多,有多少父母真正走上自我修行的道路了呢?(赵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