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讲《大学》笔记之七:读经典要有敏锐的眼光,能一眼找到一段的关键字。比如这一段:“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愤zhi,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有8个关键字,愤zhi,恐惧,好乐,忧患。又比如这一段:“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有10个关键字,亲爱,贱恶,畏敬,哀矜,敖惰。这样背书就容易多了。
读经典要反复强化经典的逻辑,横向上看是一贯之,如前面讲到,修身在正其心,后面一定会讲到如何修身正心,前面说到,齐其家在修其身,那后边一定讲到如何修其身。价值观后面必须一定跟着讲方法论。纵向上看,两两相对,执其两端取其中。如,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好和恶,恶和美,两两相对,经典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
读经典更重要的一点,是用我们温情的心,满怀敬意,无限量的靠近古代贤人,进入先贤的频道。比如我们现在所学的是曾参的古本。在讲完大学的三纲八目之后就进入了讲诚其意的段落。还有一个版本是朱熹的版本。在讲完总纲之后,把后面的“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提到前面来。这是朱熹的逻辑,朱熹的视野,朱熹的格局。还把“在亲民”改为“在新民”。但这样的改动,不是曾参的也不是孔子的逻辑,不是孔子的格局。这样的事例还有,有人说,论语没有逻辑,比较混乱,自己重写了一部论语,把学习的归为一类,孝的归为一类,为政的又集合在一起,出了一部新《论语》。贻笑大方。每一件事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现在最大的麻烦是用割裂的思维读经典,更麻烦的是用割裂的思维对待生活。有一个学员问我怎样做一个女子,我回答,做桃夭中那样的女子,她又问我,可是现在的女子,又要工作,又要做家务,怎么协调。我没有回答,一会儿她给我说,我又二了,事业家庭,一也,人最可贵的是觉知是超越,是有自我反省的能力,我很高兴。是啊现在的女子事业家庭是协调如一的。
三纲八目之后紧接着讲的是意诚,有同学问为什么不讲格物。格,致也,格物,即穷至事物之理。我们知道,迪斯尼乐园培训非常到位,仅仅清洁工的培训就是3个月,他们说要把清洁工培训成一个服务明星。格物,就是立足本职做好这份事情。什么叫经典,经典就是智慧之人用真心看到真相,说出真话,经典都不离生活,不离吃喝拉撒,读经典和生活是一,不可割裂,读经典近乎是生活的捷径。经典之中往往有人们第一眼看不到的智慧。如人生病了就不能读书,没有身体就不会有思想,这是我们每个人第一眼就能看的到的,但是,人一辈子,如果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吃喝拉撒上,人就不成其为人了,经典让我们来思考这个层次的东西。古人很少用,最,只,不在高低本末上作比较,如本末兼顾。格物,只与当下有关,如果你是一名教师,你就要很好地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立足当下去做好本职工作。
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如擦桌子。孔子家语,这本书中提到,孔子原来的官是做的中都宰,后来去做大司官,大司官相当于现在的国土资源部部长,孔子说,使吾土之兴也。这就是格物。我,一开始的工作是行政总监,后来又去做,市场总监,上任之前我先去熟悉了市场各科的作业流程,后来又去熟悉了大集团的市场流程,几天后就去上任了。这也是格物,把本职工作做好。
学经典的方法很重要的一点还有,经典与经典合观参焉,即三者,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