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8文文《论语4:生命真正的成长》

20160728文文《论语4:生命真正的成长》

2016-07-29    31'01''

主播: 青未了·心父母

79 6

介绍:
《论语》第4天(总215天)生命真正的成长 一以贯之,两两相对,三者相参。贯穿整部《论语》,这种思维模式,即有向上仰望的开阔,又有向下扎根的务实。一起走进经典的逻辑,圣贤的思维。 正确面对“三望”,开启《论语》大门。生命的核心境况有三个方面:希望、失望、绝望。应该怎么做?无论是理性的面对绝望,安然的面对失望,还是悠然的面对希望,做到这三个方面,就不至于在绝望时颓废,在得意时忘形。绝望不可怕,怕的是绝望时颓废;得意真的是一件全然的好事吗?怕的是得意时忘形。要执中,这是《论语》的总纲领,朱熹讲这是“入道之门”、“智慧之门”。 如何起步?起步的根本在哪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的大门打开,有很多路要走,从哪里开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起步的根本在哪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仁”,“仁爱之心”。“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从自我修身开始,儒家讲“修己安人”之道。能否安人?首先要安谁?安自己,接着安自己的亲人。我们生下来和父母、兄弟姐妹在一起,孝者:孝敬父母;弟者:敬爱兄长。“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能做到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就是根本。 读孔子的书,要有一个基本的思维:立足自身同时还要超越自身。立足自身解决修身齐家的问题,还要治国平天下。所以孝弟之道,一个孝字,不仅仅是完成自我的修身,而且还能治国平天下。 整体到局部,一以贯之的管理学,你体会到了吗?现在很多企业以孝立身,建立孝基金,给父母办卡,员工每月给父母存500元,单位会补给500元。立足自身、超越自身,学这些的时候,从本质上讲我们的文化是真正的管理学,不管是管人家还是管自己,它都是最好的管理方法。社会是平和、不是动乱,就是管好了。我们的文化在于它一出场的时候,就将整个的体系考虑的非常完备。比如完成一项事业要从整体上考虑,从局部入手,差不多就靠近我们的目标了。有子的这段话整体上关系到社会的治安问题,局部又从个人切入,“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看看孔子的识人之道:“巧言令色,鲜矣仁。”有人会问,儒家教人规矩,“不好犯上,不好作乱”,领导说的不对还听他的吗?儒家会不会教出一群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勤勤恳恳的做错事之人?会有。可是要注意“谄媚”与“仁慈”很容易混淆。但凡我们担心的问题,孔子一定比我们还担心。孔子也很担心会不会教出一群老实、本分、勤恳但是做错事之人,即具备基本的素养,但方向却产生根本性偏差。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花言巧语;令色,伪善的面孔。朱熹讲“致饰于外,务以悦人,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巧言令色之人很容易放肆,本心之德亡矣。即非常放肆的人,本心、本性俱足,人应该具备哪些本心?孟子讲“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这四心本该是我们本心都俱足,但巧言令色之人不具备这些。这是“修身做人之镜鉴,识人用人所必知”。真正善良的人首先要有一颗真诚的心,管人先管人心,人心在孝弟,孝弟则忠信,忠信不伪善! 修己,完成自我生命的成长。别人是否巧言令色,不是我要管的问题,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章强调的是儒家最为重视的修己问题。生命真正的成长,能不能面对希望、失望、绝望?能不能做到务本,本立而道生?能不能分辨巧言令色之人?都是因为有一个成熟而理性的生命才能面对这一切。学习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完成自我生命的成长。自我生命的成长最核心方法也就是孔子等早期儒家,特别重视的自身修养。 修己、克己、求之与己、敦于反己。第一, “为人谋而不忠乎?”做事有没有尽到忠信?有人说,我工作都10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单位对不起我。真是这样吗?工作瞎糊弄,成为一个老油条,委屈吗?太可怕了!尽已之谓忠,真正的忠心是尽到自己的全力,竭尽所能,全力以赴。认知天命,最大的认命就是全力以赴去做事。可曾体会过在一件事上全情投入的感觉?《庄子》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鲲鹏背负青天,它的靠山是谁?是青天。“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它不会早早的夭阏,不会早早的被祸患所阻隔,因为它很清楚,它只有一个方向,“而后乃今将图南”,它会直奔南方,南方意味着什么?“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图南蕴意着向往光明。 向日葵恭恭敬敬的朝向太阳,人呢?向上仰望,不要切断和我们祖宗的联系;向下扎根,不要切断和我们一方水土的联系。中华经典、古代圣贤就是我们的太阳,向日葵恭恭敬敬的朝着太阳。尽已之为忠,只有尽已之人,只有有一颗忠心的人,才有能力朝向太阳。 第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朋友交有没有尽到信,是与朋友交这件事忠的表现。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对自己的承诺全力以赴,尽到忠心,产生信任。信任是今天的稀缺资源,肯对一个人全然的信任吗?肯对自己全然的信任吗?只有自己讲诚信,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第三,“传不习乎?”传在老师,习在自己。只有传习,才有传承,才有生生不息,传承是通过传习而来。真正通往生命成长的路径,先贤圣哲指示的很清楚,全力以赴后会怎么样?生命成长以后能够怎么样?大可以治国平天下,小可以做小民,这是真正生命的成长。 至小又至大,在两两相对中完成生命的成长。《论语》上、下句之间有联系。做大事怎么做?做什么样的大事?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治国。古代千乘之国是个大国,重点在“使民以时”,按照自然的规律安排民众做事,尊重客观规律。可以治大国,又如何做小民?“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道千乘之国,向上仰望的开阔,心怀家国天下;向下扎根的务实,立足弟子言行。身体力行,又以孝养父母,尊敬兄长为先。反观自己,不管别人家闹不闹乱子,你家和谐吗?